嚴格要求學生,是促使學生牢固地掌握知識的必要條件,也是教師認真對待教學工作的具體表現。那么,教師怎樣對學生做到嚴格要求呢?
一、嚴而有格
“嚴”是從難、從嚴提出要求,但必須依據一定的“格”,這就是標準和規格。“嚴”是“格”的條件,“格”是“嚴”的規范,嚴格要繩之以一定標準。教師教育學生的標準要恰到好處,“嚴”是“寬”的反面,要做到難易、深淺、多少適當。過去私塾先生教書,天天要學生背書,背不出來還要打手板。如今有的教師認為,不論學得怎么樣,都讓學生及格畢業算了,鬧個“皆大歡喜”。上述兩種方法都有失偏頗。我們認為既要按照現代化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又要遵循教育工作的客觀規律,兩者的結合才是嚴格要求的總標準。至于各個科目、專業或每一門課程以至每一教學環節,自然還應該有其特殊的具體標準,但是這些標準應當服從總標準,而不是脫離總的標準。
二、全面觀點
作為教師,要對教育方針及各科教學大綱全面貫徹,全面落實,從而使學生全面發展。因此,教學上的要求,同時應兼顧德育教育和身體健康。就教學而言,課程有基礎、專業課;而一門課程有講授、輔導、作業、試驗、實習等環節,這些環節雖然不是同樣重要,但也都各有地位,也是實現培養目標的組成部分。對于某一課程或教學環節提出的要求,必須兼顧其他課程環節的要求。對各方面通盤考慮,以教學為主全面安排,各得其所;另一方面,教研組和教師向學生提出本課程的要求時,也要有全面的觀點,關心學生德、智、體諸方面的全面發展,不能有所偏廢。
三、分清主次
嚴格要求,要嚴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上,分清主次,不平均用力,根據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凡是重點、難點要從嚴要求。嚴是相對于寬而言,沒有寬就沒有嚴。事實上有許多課程本來要求是嚴格的,而且各門課程、各個環節在教學計劃中的地位本來就有主次之分。如果把握住主要課程的主要內容,嚴格主要教學環節的要求,使學生學得扎實一些,也就基本上達到了嚴格要求的目的,而且還可以帶動其他,反之,必然事與愿違。
四、實事求是
要掌握教學規律,嚴格應當符合客觀實際情況。要從實際出
發,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教師的能力和教學設備條件以及學生生活、健康等其他方面的情況提出要求。從這些現實狀況出發,循序漸進,逐漸提出較高要求。這樣,嚴格要求才有實現的可能性。
五、因材施教
學生原來的基礎和努力的程度參差不齊,嚴格要求不能降低高水平來適應低水平,應當從大多數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同時對高、低兩種人采取一些輔助措施,使其各施所長,都能在原來基礎上有所收獲,有所發展。
嚴格要求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質量,這就要求教師花更多的精力,做更認真、更細致的準備才行。同樣是教學,采用哪種方法比較好呢?要分析教材內容,把握特點;還要分析學生能遇到的問題,確定與之相應的方法。總之,教師要研究教學規律,把握教學動向,這是教師必備的基本功。
(作者單位 遼寧省撫順新賓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