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注重學校內涵發展,辦出學校各自特色,實現人才多樣化培養是時代的要求。以廈門二中學校特色的形成和實踐為例,探索學校特色的創建途徑和方法,提出學校特色的實踐困惑和思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鍵詞:廈門二中;學校特色;形成;思考
1993年2月國務院《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辦出各自的特色。”2010年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也指出:“注重教育內涵發展,鼓勵學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睂W校要辦出特色,這是時代的呼喚,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是學校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健康成長必然要求。
一、學校特色的概念界定
在學校創建特色中,學校特色、辦學特色和特色學校是常見的三個概念,其中學校特色與辦學特色的含義是相近的,而學校特色和特色學校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學校特色是指一般化學校在教育、教學、科研、管理和活動等方面具有一種或多種特色,而特色學校是指特色化學校在某一學科、某一專業、某一方面成為學校教育主要內容。特色學校必然是有學校特色的學校,但有學校特色的學校不一定是特色學校,學校只有辦出自身的特色才有可能成為
特色學校。
“特色”顧名思義就是“獨特”和“出色”。學校特色一般是在長期教育實踐活動過程中形成的獨特而優質的辦學風貌或教育風格。它具有四個特性:獨特性、優質性、穩定性和發展性,以及六個維度:理念的認同度、參與的廣泛度、內涵的深刻度、實踐的系列度、優勢的顯效度和作用的遷移度。
二、學校特色的形成路徑
學校特色形成路徑有傳承和構建兩種,“傳承”是傳承學校以往歷史的積淀,在學校自我發展理念下不斷提升的過程?!皹嫿ā眲t要依據學校的辦學思想、自主發展主題,分析、聚焦學校已有的優勢,逐步提升和擴展為學校特色。途徑可以從學校歷史價值因素中提煉、升華為學校特色;從學校已有的“特殊性”中發展、建設成學校特色;從學校改革創新的“亮點”中拓展、引申成學校特色;從優秀教師的特色中總結、擴大為學校特色。
廈門二中學校特色就是“傳承”的一個典型事例:
廈門二中位于“海上花園”鼓浪嶼,其前身是由美國歸正教會創建于1870年的毓德女學和英國長老公會創建于1877年的懷仁女學、1898年的英華書院,以及1949年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盧嘉錫院士創辦的廈大校友中學等鼓浪嶼島上五所學校合并而成的,是廈門辦學歷史最悠久的學校。
清末,西學東進,鼓浪嶼成為中西文化交融之地,受西洋文化影響,鼓浪嶼人較早接觸英語、西洋樂器、足球等,也逐漸形成廈門二中的足球、音樂、英語三個突出的辦學特色,凝練出“勤·誠·智·潔”的校訓(勤以奮進,誠以待人,智以處世,潔以自好)。從這所學校走出了鋼琴大師殷承宗、著名指揮家陳佐湟和六位院士,老二中人個個愛踢足球(學校曾組建過女子足球隊),人人愛好音樂,有較高文化品味和素養,卓仁禧、洪伯潛兩位院士曾是學校足球隊主力隊員。
二中的足球運動有112年歷史,并形成學校的足球文化,每年學校都組織“‘協群杯’班班有足球”友誼賽,學校足球隊曾獲華東六省一市足球賽冠軍,2009年在全國高中足球總決賽也獲得第7名,何永三老師還被菲律賓國家女子足球隊聘為主教練。校友自發組織的廈門英華校友足球俱樂部隊每年參加亞洲華裔足球邀請賽,校友還自覺地組織起鼓浪嶼合唱團、藝術團等。
三、學校特色的過程評價
構建學校特色是一個動態的變化發展過程,是逐步拓展、不斷細化、長期積累和廣泛輻射的過程,沒有完成的終結點,只有不斷追求更完美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學校應注重實踐過程的評價,修正特色發展的方向,調控特色發展的進程,確保特色目標的逐步
實現。
廈門二中的英語和音樂特色原來是非常突出和明顯的。學校的英語教育特別重視學生的讀、寫、聽、說,師生的英語水平和口語表達能力都很強。鼓浪嶼素有“音樂之島”之美譽,校友們幾乎家家擁有鋼琴。1982年和1990年廈門市教委先后依托二中英語、音樂的特色教育,分別組織兩年的英語、音樂特色辦學實驗,創辦了廈門外國語學校和廈門市音樂學校等兩所特色學校。如今,這兩所特色學校已成為廈門的優質學校。
四、學校特色的價值核心
教育的核心問題是: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學校特色發展的核心和內涵是人的發展。構建生命成長的特色主要有德育特色和課程特色。課程特色建設對人的發展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國家、地方、校本等“三級”課程中的校本課程為學校的特色建設創造了一定的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
我校校本課程也積極構建適合本校實際的特色,基本思路是把研究性學習課程整合到社會實踐與校本課程中去,讓學生帶著研究性學習任務參與社會實踐和校本學習。學校構建“校本研究性學習課程”和“研究性社會實踐學習課程”。如:《鼓浪嶼的建筑風貌》《鼓浪嶼與音樂資源》《鼓浪嶼旅游景點與導游》等校本課程,學生校內上課,校外考查研究。學生的調查報告《關于鼓浪嶼導游地圖的修改建議》引發了鼓浪嶼導游地圖修正;學校近年來共自主開發了317門次的校本課程,供學生選擇,這對學生個性成長起到了促進作用,不少學生還在藝術、體育、學科競賽、創新活動中取得良好的成績。劉安琦同學在2010年9月獲得“航海模型動力艇世界錦標賽——電動耐久三角饒標”個人冠軍,這是我國選手首次在這個項目上獲得冠軍。
五、學校特色的外延思考
學校發展模式并非單一,只要對師生發展有益,辦學有特色也是學校特色。我校高中部位于五緣灣畔的五緣學村。五緣學村由三所學校:二中高中部、中央音樂學院鼓浪嶼鋼琴學校、五緣實驗學校等,學村內無圍墻,實行學村資源共享、各校分片獨立管理,學村內共享的有:行政辦公樓、圖書館、音樂廳、體育場館、食堂、教工宿舍等,鋼琴學校學生的文化課由其他兩所學校選派,二中高中部和五緣實驗學校的音樂特長生鋼琴學校給予支持,實現學校間的優勢互補的人才培養模式。這種多校合作和諧相處的辦學模式是學校教育體制機制的一種創新,是管理的一種特色。
六、反思與困惑
在特色辦學實踐中,我們深感到:在不斷提升學校特色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第一,特色的帶頭人。特色辦學要有帶頭人,也要有一批積極支持特色辦學的骨干隊伍。我校體育組長、足球教練何永三老師就是二中足球特色的帶頭人,在他的周圍就有一批足球教練和愛好足球校友形成學校足球特色的骨干隊伍;第二,特色的創新思維。學校特色要能保持和發展,就需要不斷細化、優化,不斷追求更好更高的目標;第三,特色的文化內涵。學校特色應在學校價值統領下形成學校獨特文化;第四,特色的現實意義。創建學校特色要有其現實意義,這是毋庸置疑的;第五,特色的發展前景。我校期望以球會友,促進交流,特別是海峽兩岸文化、體育的交流。
在學校特色辦學實踐中,我們也有兩個困惑:1.學校特色是做強好,還是做多好?2.過分強調學校特色是否會制造文化孤立和
孤傲?
教育部校長培訓中心主任陳玉琨教授曾說過:學校之美在于繼承,在于特色,在于和諧。愿我們的基礎教育萬紫千紅,百花齊放,我們的學校都有自己的辦學特色,我們的人才培養模式多樣化、多元化。
參考文獻:
[1]王偉.學校特色發展:內涵、條件、問題與途徑.中國教育學刊,2009(6).
[2]馬杏芳.關于學校特色建設的思考與實踐.人民教育,2008(21).
[3]尹祥.中小學學校特色研究述評.江蘇教育研究,2010(4).
(作者單位 福建省廈門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