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程設置對高職學生的培養非常重視,隨著社會的發展,課程設置需要滾動修訂,對課程及設置方面進行問卷調查,通過整理分析,有了幾點想法。
關鍵詞:藥學專業;課程設置;思考
五年制高職藥學專業在我校已成功辦了幾屆,對課程設置、人才培養方案等都作出過調整、完善,筆者對06藥學、06藥營兩專業實習返校的學生就對所學課程的想法,所學課程與就業、工作方面的關聯度等方面作了問卷調查,通過認真整理、總結,對照以往的課程設置,筆者總結了以下四點想法,以供后面重新修訂時
參考。
一、專業課程知識太難,在實習工作中用得較少
藥學專業專業課一共24門課,包括人體解剖、藥物、藥分、藥檢等一系列主干課程,學生們感嘆,由于中學的基礎問題,對生化、藥檢、藥分等一系列主干課程感覺太難,而且在后面實習過程中理論用得很少。通過調查發現,同學們一致認為要知道藥學相關內容,但難度要降低,要與工作實踐緊密結合。筆者通過分析,對這些課程建議采用校本教材,教師有針對性地講解,在不降低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下,講授內容,讓專業內容更貼近實踐,還可以考慮這些專業課程中部分課程是否可以整合。
二、技能訓練太少,在實習中顯得手、腦很“笨”
對于實驗實訓,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有藥品經營質量教學見習,有藥品生產質量管理教學見習,還有醫院藥房管理教學見習,這些一共90學時,這些都是配合教學的見習,時間不長,但給學生留下的印象很深。調查發現很多學生需要增加類似這樣的實習,很多專業課希望補充這樣的見習。因為這樣的見習有兩大優點:一是不懂的知識在見習中,通過老師生活化的語言搞懂了;二是通過練習,手靈活了,知道怎么操作、怎么操作既規范又有效率。所以學生感嘆十次理論還不及一次實訓課的收獲。面對學生的感觸,筆者認為,增加實訓勢在必行,根據各門課的特點,有些課可到工廠等場所實訓,有些課可用場景模擬,作為教師要把生硬的理論放到實
踐、實訓中講解,這樣效果較好。而且在實訓中學生能提出很多想法,教師針對學生的想法進行糾錯、引導,這樣學生在實習工作中手、腦才會靈活。
三、知識面太窄,人文知識缺乏,實習中很多時候只能當“木頭”
這次調查中,學生一致認為在實習,除了專業知識上有缺陷
外,人文知識也相當缺乏,具體體現在與人不會溝通,遇到問題不會解決,工作過程不周全。所以在實習中,用學生的話說就是:有時很想講話,就怕講錯,還有肚里沒貨說不出來,沒法與人好好溝通。面對這樣的問題,調查表中問到要增加些什么課程時,好多學生反映應增加選修課,如應用文寫作、文學欣賞、溝通技巧、禮儀等,還有營銷類的課程要加強,這樣不僅充實了肚子,也充實了個體形象。面對學生的感觸,筆者深深感覺五年制高職學生,起點是初中生,初中的教學有明確的升學方向,他們對人際交往、如何運用知識讓別人幸福等方面很欠缺,所以在課程設置時,這方面應該增加學
時,而且可以補充一些場景進行實訓,對學生的實習、工作會有很大的幫助。
四、社會經歷嚴重缺乏,角色轉換太慢
在這次調查中發現,好多學生覺得一下子從學校進入實習單
位,很不適應。在工作中沒有老師推心置腹的關愛,加上工作環境、面對對象的不同,導致學生覺得還是學校好,不想工作,社會太復雜。面對這樣的問題,筆者認為,在初中學生進入高職校的第一天起,不管是班主任還是任課老師,不管是在班會課還是在各門課的教學中,一定時時教導學生高職的培養方向有別于初中,加強學生從初中生轉換成高職生,從高職生轉換成社會人的理念,對于職業生涯的規劃不能停留在書面材料上,對學生進行創業創新的培訓
要根據年級的不同,有梯度地進行。這樣學生進入工作單位,會很快轉換角色。
總之,培養學生是一個系統工程,只有真正適時地以人為本,學生才能得益,才能有進步。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常州衛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