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闡述了團體心理輔導及效果的概念,分析了團體心理輔導產生效果的理論原理,揭示了團體心理輔導實踐中各環節與效果的關聯,結果表明,可以在實踐環節中追求團體心理輔導的效果。
關鍵詞:團體;團體心理輔導;效果
團體心理輔導作為一種教育形式,越來越普遍地被運用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實踐中去。這同時帶來一些關于輔導效果的問題:團體心理輔導究竟能不能取得一些實際的效果?本文將從理論和實踐過程兩方面,對團體心理輔導的效果做一些探討。
一、團體心理輔導的相關概念及其范圍界定
團體,是一群人在同一目標的指引和同一規范的約束下,彼此影響、相互作用和協同活動的一個組合。
團體心理輔導,是指在團體領導者的帶領下,團體成員圍繞某一個共同關心的問題,通過一定的活動形式與人際互動,相互啟發、誘導,形成團體的共識與目標,進而改變成員的觀念、態度和
行為。
二、如何檢驗團體心理輔導的效果
檢驗團體心理輔導的效果應當從一個較長的時間段去考量。方法如下:
觀察,可以是對當次團體心理輔導的總體效果進行觀察,也可以是對一個專題輔導過程和結果進行觀察,還可以是對一個時間段后的學生的某一方面的變化情況進行觀察。
測量,是通過量表進行測量,針對的只能是學生的某一具體態度在一個時間段后的轉變情況,也就是選定某一專題的心理輔導,用輔導前的態度,與輔導一段時間后的態度進行對比,將對比的情況進行分析,得出結論。
三、從實踐環節上追求團體心理輔導的效果
1.團體心理輔導的內容
團體心理輔導的內容只對學生產生導向性的影響,確定內容之后,才能對這一輔導內容考察效果。正因為輔導內容是效果的依托,才將其列出說明。在班級進行的團體心理輔導內容來自心理教育教程,也可以選擇學生展現出的整體性的、傾向性的問題。
2.團體心理輔導的目標
目標,是對團體心理輔導過程和效果的預期,是團體活動的導向。目標既是團體心理輔導的效果服務,又是檢驗團體心理輔導效果的依據。
3.團體心理輔導的方案設計
教師在團體心理輔導過程中所做的一切行為,都應當與達成目標有關,否則就是在浪費有限的時間。從這個意義上說,達到目標就是追求效果。那么所有的方案設計都要圍繞目標進行,也是追求效果的必然要求。
判斷方案是否圍繞目標進行,首先要判斷方案能夠對內容起什么作用,如果看不到作用,就應當予以否定。
在團體心理輔導過程中,幾乎所有的方案從呈現的形式上講,不外乎四種:講述、問答、討論、體驗。
相對于什么內容,在什么時機采用哪種形式,需要從可能產生的效果出發考慮,全程考慮團體心理輔導方案設計,以方案最適合團體心理輔導目標的要求為準。
4.團體心理輔導的實施和修正
團體心理輔導的實施是前述設計的實際呈現,但不是設計的簡單再現。這個階段對“領導者”的要求是比較高的,“領導者”負有維持和指引團體心理輔導按預定方向進行的責任。并且,在實施的同時還伴隨著對輔導發展偏差的修正,實施與修正始終貫穿于整個過程。這個過程包括專題的導入、活動的展開、討論與反饋、總結與結束。要想將這個過程完成好,還需要一些技術,如何完成也必然涉及技術,團體心理輔導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依賴這些技術。技術有很多,而且技術還是發展的,不可能面面俱到,這里選取幾個常見的、主要的技術作一個說明。
分組技術
分組作用是在團體心理輔導中以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或者團體活動。
反應技術
反應技術是團體“領導者”的基本功,包括傾聽、復述、反映、
澄清。
互動技術
建立關系是互動技術的基礎,互動就是團體成員間的交流,利用互動可以在團體中形成良好的氣氛,形成尊重、接納、信任、關懷的人際關系。互動技術包括解說、聯結、促動、溝通。
行動技術
行動技術指的是“領導者”在維持團體心理輔導時所作的行為技巧。行動技術包括提問、調停、聚焦、示范。
參考文獻:
[1]陶勑恒.中學生心理素質訓練[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2]吳增強,蔣薇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
[3]德里斯科爾.學習心理學:面向教學的取向[M].王小明,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4]皮連生.教育心理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5]俞國良.社會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 江蘇省興化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