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分層備考的理論基礎源于孔子“因材施教”教育理念,源于“以人為本”的教育原則。把學生分層的目的其實就是確立不同層次的培養目標,使不同學力水平的學生在其能力范圍內得到充分發展,體驗成功的快樂。分層備考包括學生分層、教師分層、備考內容分層,核心是備考內容分層。
關鍵詞:分層備考;因材施教;多角度分層
一、分層備考策略提出的背景
廣東省連南瑤族自治縣(以下簡稱連南縣)地處粵西北群山中,是瑤、壯、漢族混居的民族地區,交通不便利,經濟不發達,中小學教育相對落后,致使學生(約60%是瑤族或壯族)進入高中后,語文基礎參差不齊,加之教學硬件相對落后、師資水平整體不高等原因,多年來連南縣考生的語文高考成績都不是很理想。
二、分層備考策略的理論基礎
學生語文基礎參差不齊,注定不能混在一起備考。“一鍋煮”的話,將來語文高考成績肯定不能令人滿意,為此,筆者自然就想到分層備考。
分層備考的理論基礎源于孔子“因材施教”教育理念,源于“以人為本”的教育原則,也就是要求教育者尊重和承認學生的個性差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分層備考策略的嘗試
近兩年筆者利用擔任高三語文備課組長的有利條件對我校語文高考備考作了些嘗試:分層備考——對教學對象和教學資源多角度分層備考。
四、分層備考策略的具體操作和意圖
1.學生分層——培養目標分層
把學生分層的目的其實就是確立不同層次的培養目標,使不同學力水平的學生在其能力范圍內得到充分發展,體驗成功的
快樂。
(1)根據測試成績引導學生粗略分層分班
因為學生語文學力差異大,進入高三后,年級就根據學生高二期末測試和高三摸底測試成績劃分ABCD四條分層分班線,學生根據自己成績自愿選擇某一類班級,年級適當調配組成ABCD和體育藝術類(以下簡稱E類班)五類班級。這大體上把學生分成不同學力的層級,以便開展與之相適應難度的教學。
(2)班內分組取長補短精細分層
分班只是根據總成績粗略分層,大體上區分了語文學力層次不同的學生。分班之后每個班級中學生語文學力的差距也還是較大的,為了讓全體學生的語文在高考備考中都能得到充分發展,每個班的學生繼續分層,組成不同的學習小組,每組六至七人,每個學習小組內,語文學力優、良、中、差各層學生都搭配有,以優秀促進中下,“以兵教兵”,讓中下層學生分散在各個小組中突破,提升語文水平;讓優秀生在“教”的過程中更深刻掌握知識和能力,更加優秀。
2.教師分層——師資優化組合,人盡其能的分層
為了取得更好的備考效果,分層備考不能只給學生分層,還得給高三任課的語文教師分層。高三語文備課組根據各位教師的年齡、教學經驗、能力水平、性格特點,大致把教師分成老中青三層,并讓教師們相互結對子,讓一個骨干教師指導一至兩個年輕教師,以老帶新,以新促老。
具體教學工作的安排上,優秀的骨干老師任教A班和D、E班語文,一是為了培養優秀生,二是為了消除D、E類班學生“被遺棄”“被淘汰”的誤解,切實幫助底層學生提高語文高考成績。教過高三,有一定教學經驗日趨成熟的中層教師任教B或C類班語文,年輕教師在骨干教師指導下任教C類班語文。這樣,學生和教師都會得到最佳的發展。
3.備考內容分層——核心分層
分層備考的核心在于對備考內容分層輔導,以期取得最佳的
高考備考效果。針對不同層次班級的學生,備課重難點、課堂練習、課后作業、單元測試、階段測試都應分層處理。
首先,給各類班級學生“診斷”,從學生問卷調查、約談和統計作業測試錯誤率等反饋中分析出學生需要什么,找到五類班級學生提高語文能力和水平的“最佳發展區”。然后,確定各層類班級高考備考的重點。
(1)D、E類班抓基礎
D、E類班絕大多數學生語文基礎極差,在高考中能考上80多分就是突破,那么備考的重點就定位為抓基礎。在整個備考復習過程中,重點引導學生夯實漢語拼音、詞語辨析和運用、病句辨析、識記名句名篇、語言運用等語文“雙基”。測試訓練不按高考模式命題,刪去高考題型中的選考題、文言文試題等難度大的題型;讓學生在能力范圍內考出成功感,考出信心。
(2)C班加強能力,提高難度
C類班學生除加強語文“雙基”外,再加強較淺易文言文和論述類文章的閱讀能力,指導其寫出合格的各類文體作文,練習測試題適當加大難度,設置必做題和選做題,讓有富余學力的學生盡力發展,向AB層類學生靠近,以期高考時語文能得90~100分。
(3)A、B類班突破難點
A、B類班學生語文基礎相對較好,在夯實基礎的前提下,引導學生突破難點和寫出優秀的各類文體作文,爭取高考語文能上
110分或120分以上。
備考內容分好層后,備考過程中,備考重難點并不是不變的,要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不斷調整或修正。
除此之外,我們還在培優輔差上分層,有針對目標生的語文通病進行集體輔導,也有針對目標生個人實際情況量身定做的“訂單式”輔導;有課內輔導,也有課外輔導,以期獲得最佳輔導效果。
五、分層備考效果比對
分層備考前的2010年我校語文高考平均分為82.5分,清遠市平均分為91.6分,低9.1分;分層備考后的2011年我校語文高考平均分93.5分,清遠市平均分99.1分,低5.6分,兩者比較,我校語文高考成績進步是明顯的。從優秀生角度看,2010年我校語文高考最高分是120分,1人;清遠市最高分132分;2011年,我校語文高考最高分130分,120分以上有12人,清遠市最高分139
分。我校語文高考成績也是有明顯進步的,說明分層備考是有一定效果的。
六、反思改進
民族地區語文高考分層備考,取得明顯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高三才重新分班分層,分層后有相當部分學生和老師互相不了解,需要2~4周深入了解和適應對方,耽誤了高考備考的寶貴時間。筆者停筆沉思:如果把學生分班分層,任課教師分層調整,提前到高二下學期,效果會不會更好呢?又或者,把目光放得更遠,把整個高中階段都看作高考備考階段,高一就開始分層教學,把高考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和能力調整難度后,分解到各層類班級高中的各個學習階段,效果會不會更好呢?這些疑問,還有待實踐去檢驗。我相信,民族地區語文高考分層備考之路必將越走越順。
(作者單位 廣東省連南瑤族自治縣民族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