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良好的課堂氛圍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它不僅對課堂教學效果具有促進作用,而且會促進學生的社會化發展。良好的課堂氛圍也能保證正常的教學秩序和教學質量。并且良好的課堂氛圍也往往是通過對課堂進行有效的管理來實現的。因此良好課堂氛圍的形成既依賴于師生之間的和諧關系、有效的課堂管理,又依賴于教師自身專業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課堂氛圍;教師;課堂管理;師生關系
一、教師自身專業能力的提升是良好課堂氛圍形成的基本
條件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的教學觀念正在向現代教
學觀念不斷地轉變。在新課程改革理念下,課堂教學不僅僅要傳授知識,而且要求教學的一切活動都要著眼于學生的發展。
筆者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做到以下幾個提升:
1.教師要注意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
教師在運用課堂語言時,要隨時注意語言表達的精確度,盡量采用精練的語言,做到明白、易懂。從而使學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教學內容。
2.教師要關注課堂教學監控能力的提升
教師只有具備一定的教學監控能力,才能根據教學大綱和教
學目標的要求,制定出合理科學的教學計劃、選擇恰當而有效的教
學方法,并能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進行自我反饋,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從而減少教學活動的盲目性和錯誤,提高教學活動的效率和效果。
3.教師要努力提升教學創新能力
當前,課堂上仍然存在這一現象,教師講得多、學生練得少,學生參與力度不大、體驗不夠,個性難以健康發展,師生之間的合作交流不夠等。為了打破這一局面,就需要喚醒教師的創新意識,把新課程理念轉化成我們自身的教學行為,使課堂充滿活力,燃燒生命和激情,從而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一是教師要善于發現問題,抓住主要問題,并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形成系統有效的實踐操作方式和教學策略。二是在對學生作評價時,要改變以往的評價方式。當今的新課改特別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倡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二、課堂進行生命化的管理是良好課堂氛圍形成的必要
條件
課堂教學活動是一種有組織、有領導的師生共同進行的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傳統的課堂管理主要采取嚴管、強制的方法來控制學生的問題行為。新課堂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1.通過情感注入
無論在哪一類課堂(公開課、示范課)上,個別學生難免會出現思想不集中、低聲講話或做小動作等現象,這是由學生心理、生理特征所決定的。
2.通過眼神暗示
教師可采用暗示的方法來管理課堂,通過目光注視將自己的意愿、態度、思想感情迅速傳遞給學生,如果學生接觸到的是老師淡漠、嚴厲、責備的眼神,就能夠知道自己的錯誤并立刻改正。
3.學會冷靜分析
在課堂上常常會遇到突發事件,教師應該學會冷靜分析和
處理。
三、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良好課堂氛圍形成的重要條件
當前課堂里師生之間常常會產生隔膜,呈現出師生間知識傳遞的渠道在拓寬,而感情溝通的渠道在縮小的態勢。為了給孩子們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這就需要我們改變這種師生關系,建
立一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從而為良好課堂氛圍的形成提供一
個重要的條件。
在與教師的交往中學生如果能體會到公正的合理性,就能激
勵學生追求真善美、培養他們優秀的品質,從而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
1.了解和相信每一個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說:“盡可能深入地了解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教師和校長的首條金科玉律。”
2.學會尊重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一棵樹上不可能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同樣的道理,在學生群體中不可能有兩個相同的個體存在。因為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他們有著性格的差異、思維的差異、學習習慣的差異等。因此,只有我們教師尊重學生存在的客觀差異才有利于學生個性的健全
發展。
教師只有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深入研究學生心理,講求教學藝術,才能營造出民主和諧良好的課堂氛圍來優化教學。也只有創設出一種良好的課堂氛圍才能使教學雙方身心愉悅,對教學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只有融洽了師生關系,和諧了師生情感,又創造了能使學生樂于探究的學習情境,激勵學生愉快地、主動地發揮觀察能力、思維能力,這樣才能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
參考文獻:
[1]林榮高.淺談教學過程中的主體[J].廣西右江民族師專學報,2001.
[2]黃冬梅.營造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J].河池師專學報,2003.
[3]楊毛.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管理[J].現代教育科學,2004.
(作者單位 貴州省遵義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