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的職業教育正出現一系列新的變革。職業教育不僅要重視對學生的文化知識的傳授,而且要更加重視對學生素質教育、
能力的培養。培養高素質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的任務,已擺到了一個突出的位置。那么,在職業教育的電子電工教學中,也應該注重正確的引導和培養學生的素質和能力,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把課堂真正地交給學生。
一、不論是職業教育教師或是職業教育學生都需要改變陳舊的
觀念
1.教師的教育觀念要與時俱進
我們大多數教師的教育觀念,仍然只知道將課本上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仍然充當課堂的組織者和協調者,使學生的學習活動仍然在教師的控制之下,注重培養學生自我學習及獲取信息和知識的能力。
教師的教學觀念決定了課堂教學的設計、組織與監控。傳統的教學觀念是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講課過程中很少甚至完全不鉆研學生如何來獲得知識的問題,也就無法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學促教,以學論教的宗旨。所以,教師要一改往日傳統的“教師臺上演,學生臺下觀”的教學模式,通過精巧的教學設計和新穎的教學手段,將學生分為六人一個學習小組,上課時六個學生聚集在一起討論、探究,或站或坐,不拘一格、暢所欲言。教師所要做的,只是在各個小組之間巡回、發現、答疑、解惑,最后明確地有針對性地解答大家共同提出的疑難問題。這樣的教學方式讓每一個學生都在“動”:動腦(想)、動嘴(說)、動手(整理)。這樣就能激勵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
2.學生應培養現代化學習觀念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使學生“學會學習”,學生觀念的轉變是關鍵,使學生從傳統的被動地接受知識、理解知識、掌握知識轉變為主動地獲取知識、處理知識、運用知識,并具備較強的自我學習能力。在課堂上,要通過讓學生參與新知識的學習和探索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和思維的積極活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
二、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隨著現代教學技術的發展,傳統的教學工具如黑板、教材承載知識的種類和容量都已經很少,已經不能滿足知識發展的需要。隨著電子媒體的發展,出現了如幻燈片、投影、錄音、錄像等大量媒體,這些媒體承載信息的能力是傳統的教學工具的幾倍,使課堂容量大大增加,而且能使一些抽象難懂的問題,形象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很快地突破了難點。
三、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充分的自信,即“我便是課堂的
主人”
為了使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有接受新知識,做課堂主導的自信心,必須給其自由的環境。
1.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在科學面前師生平等
教師應民主教學,重視每一個學生的觀點和問題,使課堂上洋溢著寬松和諧、探索進取的學術氣氛,不同見解的爭論責疑,知識的傳輸和反饋都能得到體現。
2.消除學生“害怕出錯”的心理
電子電工教師在授課或實踐時,對做得好的學生給予表揚,更不應忘記對出錯者給以耐心指導和鼓勵,以培養其不怕失敗的
精神。
3.使學生認識到事物的非完美性
教師結合教材內容,通過對癌癥的難治,工業的發展與環境污染,經濟的增長與人口,大腦的功能的問題的描述,使學生認識到:人們對事物的認識是從一無所知到略有所知的,科學的發現并不神秘,對事物的認識還要靠我們去完善。
四、轉變學習方式,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持續提升
1.創設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
課堂是教與學雙邊活動的主陣地,師生交流氣氛對課堂教學質量的影響是比較重要的,營造輕松、和諧、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對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很有效。一個成天板著面孔的老師,加上沉悶的課堂,不可能使學生成功地達到自主探索目的。學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環境影響下建立起來的。
教師要注意在課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和學生之間要有良好的情感交流。教師的語言、動作和神態要讓學生感到可親、可信,要能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能激勵學生不斷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尤其是中職學生我們要對他們的學習多鼓勵,對他們回答的問題不能簡單地評價,要鼓勵學生多問“為什么”,要鼓勵學生不懂就問,并通過學生自己來解答疑問。
2.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責任感
布魯姆說過這樣一段話:“一個帶著積極情感學習課程的學生,應該比那些缺乏熱情、樂趣或興趣的學生或者比那些對學習材料感到焦慮和恐懼的學生學習得更加輕松,更加迅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所講的知識必須讓學生感到有興趣,只有讓學生感到有興趣的知識,他們才樂于接受,并且主動接受。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充分激發出來,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沉浸在快樂中的主動探索者。
如果學生認識到學習是一種責任,要對自己、他人、家庭、社會負責任,則能產生一種自我約束的動力,自覺投入到自主學習中去,即俗話說的“不用揚鞭自奮蹄”,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走上了一條良性發展的軌道。
總之,課堂教學是落實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我們只有把課堂真正交給學生,讓學生做主導,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保持他們的好奇心和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建設性和對問題的敏感性,并使學生真正產生興趣和學習熱情,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劉春生.職教課程改革目標取向研究[J].中國高職高專教育網.
[2]范向陽.關于職教課程改革建設的思考[J].天天招生網.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通市如皋職業教育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