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要寫自己想說的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有一句話說得好:“文章應該事真、情真、理真,否則,就猶如剪彩為花,刻紙為葉,不可能有生命活力。”作文教學過程中,我們應想方設法讓學生融入到做人的生存、享受和發展等生命活動的需求之中,融入做人的知、情、意、行的辯證統一之中,融入追求真、善、美的實踐之中。教學中,我常常在學生作文前,精心創設一些生活情境,讓學生在做事中,形成做人的態度,學會做人的準則,養成做真人、做快樂人的習慣,從而積淀生活,健全人格。積極組織開展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或班隊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學,在充滿情趣的活動中,獲得真切的生活體驗,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并積累寫作素材,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寫作的興趣。如我的中隊的一次“我的中隊誰當家”討論會,讓隊員們有了自己的反思;開展的“給予是快樂的”隊會,讓隊員們懂得有付出才有回報;班級為轉走學生舉行的“聚散兩依依”活動,讓學生體會到友情的珍貴;學校開展的“校園小足球比賽”,讓學生感受到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雛鷹章,我能爭”活動,讓學生每個人有了自己的目標……
一位同學在《一個珍貴的擁抱》中寫道:“劉老師拿出手機來說:“大家去和小峰照相吧!”我和小峰擁抱在一起照了一張相,擁抱的時候我的眼淚大滴大滴地流了下來,因為我知道一松開手,今后再也不能和他相見了。在擁抱中,想起和他一起在操場游戲的情景,想起他幫助我解決作業中難題的情景,想起他午飯后主動幫我們擦桌子的情景……”在《第一次讀家信》習作中,有一個學生寫道:“當我打開父母郵寄給我的信時,讀著讀著,我鼻子發酸,眼淚在眼眶里打轉。其中媽媽的一段話讓我特別感動,信中寫道:‘親愛的寶貝,以前沒有給你寫過信,這是你第一次出遠門,我想對你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鍛煉機會。我想,在那里你會學到很多的知識,比如疊被子、鋪床單……睡覺不要蹬被子,不要挑食,不要……’讀到這里,我深深地感受到爸爸媽媽對我的愛。原來,爸爸媽媽對我非常嚴厲,也是對我的良苦用心。我沒想到第一次讀家信感觸這么大。從此以后,不管怎樣,我都要用雙手撐起藍天,創造未來,報答父母。”
“為做真人而作文”是習作教學的真諦,希望我們在習作中能看到更多的學生釋放真情,袒露心聲,使寫作的過程成為學生成長、生命飛躍的過程,讓每一位學生都能享受快樂的生活、享受真實的作文。
(作者單位 河北省樂亭縣第三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