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前預習節省教學時間
課前預習是良好的學習習慣,它既能幫助學生理清學習思路,明確學習目標,也能節省課堂時間。也就是說,教師能在課堂上,有更多的時間組織學生讀書思考,引導學生交流,各抒己見,從而突破難點,對學生進行情感的熏陶,取得更好的課堂效果。預習要隨著年級的增長而變更要求。低年級的學生,我要求他們把課文讀通順,不多字、不少字、不重復、不錯字;讀課文,給課文標出自然段。升入中年級后,在低年級預習要求的基礎上,根據課程標準要求,做了相應的更改,制訂了如下預習要求:(1)自學生字,劃出新詞,通過查字典理解重點詞。(2)通過熟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3)從課文中提出兩個或多個問題,劃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通過實踐,感覺這種預習方法扎實有效,能很好地輔助課堂教學,較明顯提高了課堂時效性。
二、適當的點撥產生學習靈感
雖說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我們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并不是學生說什么就是什么。對知識的準確表述還是非常必要的。給予學生必要的適時點撥,往往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學設計時,教師要考慮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可能遇到難題時的可能性,做好充分準備。課堂上,有經驗的教師往往發揮教學機智,層層引導、逐步深入。學生的學習靈感不斷被激發,新的知識增長點不斷形成,潛能不斷被釋放,個性被張揚。學生們積極主動地探究著知識的真諦。
三、優化語言表達幫助理解
無論采取哪種形式的課堂教學,都離不開教師的授課。如果教師能把枯燥抽象的內容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來,那他的教學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生動的講解既有效地幫助了學生理解知識,又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興趣盎然,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語言的優化,應做到:(1)表達的思路要非常清晰;(2)語言要簡潔、明了,不拖泥帶水,不含糊不清;(3)語言要生動、形象。生動的教學語言,能使學生的學習活動化難為易,變枯燥為有趣,并對教學內容產生“海綿”作用。
四、巧設問題,點燃學習的火花
在教學《爬天都峰》一課時,通過分析課文,我認識到這篇課文依托黃山天都峰為背景,記敘“我”和老爺爺一老一少相互汲取信心和力量,堅持爬到天都峰頂的故事,其中蘊含著一定的道理。如果單純地串講串問,無疑會削弱學生的切身感受,也不利于學生對文章思想內涵的把握。結合對教材的理解及教學目標的設計,我重點創設了這樣的問題:“本文哪一部分內容給你留下了最為深刻的印象?你能自學這一部分,并將學習結果匯報給大家嗎?”于是,學生在這兩個問題的集中引導下開始了科學的探究和情感的體驗歷程,整節課的教學內容濃縮到了這兩個問題中。教學中所設計的這兩個問題,將學生印象深刻之處和感情最為關注之處作為引導核心,使學生進入了自主學習狀態。
教師問題的設計與引領是讓學生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和挖掘課文內容內在美的核心。巧妙的問題設計在水到渠成的時機下呈現,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思維的火花瞬間被點燃,教學的知識點瞬間爆發,主動投入到知識的探求中。“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懂得,真正的快樂是引導學生喜歡他們所做的事,而不僅僅做他們喜歡的事。是指導學生去尋找生活的快樂,而不是等待生活的恩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只是接受了課文內容的教育,更是在認識、感悟中達到自我教育的最高境界。學生的自信、毅力、樂觀等優秀品質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得以鍛煉并趨于成熟。
優化課堂教學,遠非上述的三兩點,它涉及方方面面,既有教師自身的因素,也有學生方面的影響,還有各種教學環境的制約。作為一個教師,應當不斷地學習和反思,不斷地探索和改進,一步一步地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一步一步地優化自己的課堂教學。
(作者單位 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元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