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教學要以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來引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從而讓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獲得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
關鍵詞:定位;尊重;信任;關愛
中國有一則古訓:“親其師,信其道。”這句話充分強調了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于教學效果的作用。在2012年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給教師的教學建議中也強調“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些建議要求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積極構建良好的新型師生關系。
語文,是小學基礎教育的核心課程之一,它借助代表中華民族精神文明創造結晶的漢字,春分化雨般地浸潤著每一個孩子的心田,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的情感世界和感受觀念,并最終內化積淀為其精神層面中最為深刻的東西——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和諧師生關系的營造,通過良好的師生關系來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和語文實踐能力的提高。本文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入手,探討如何在閱讀教學中構建新型師生關系,希望與教育一線的工作者切磋、討論。
一、閱讀教學中師生之間的對話互動
2012年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兩次強調語文教學的“對話”性,其一“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要積極采用“對話”的教學方式,建立民主、平等的生態課堂,實現教師教育的民主,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1.教師要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教師不能再用“家長式”的態度來對待自己的學生,牽著學生鼻子走,束縛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教師應該從傳統的“管理者”角色轉變為教學活動的“引導者”,俯下身來,與學生共處一個教學平面上,在教學中創設一種師生互動的課堂氛圍,真正實行一場“教學的革命”。
2.充分尊重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學生不應該是學習活動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和創造者。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展開思維情感活動,注重學生自身的個性化理解和體驗,形成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而不應該以教師的講解分析來代替學生自己的閱讀理解和實踐。
例如,在進行蘇教版六年級上冊教材課文《草原》的閱讀教學時,筆者是這樣進行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的。“同學們,大家可能沒有真正領略過北國草原的美麗風光,但是老師相信大家的腦海中都對草原有自己的印象和看法,誰能說一下自己認為草原應該是什么樣子的?”這樣的提問不但能夠激發學生的思維想象力,而且也注重了學生自身的個性化想法,在學生暢談自己的草原印象,教師進行點評的過程中也實現了師生之間的對話和交流。在師生的互動對話中,閱讀教學的課堂氛圍變得活躍與和諧,有利于閱讀教學的順利進行。
二、創設尊重、平等、親密的師生關系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教學的主導,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和學生只是分工不同,在教學中分別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但是師生在尊嚴、地位、人格等方面是完全平等的。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主動引導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為“教學相長”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1.教師要理解學生。理解是建立師生感情的基礎,是學生進行積極的學習行為的先導。所以,教師在處理一些問題的時候一定要理解學生的問題和處境,消除師生的心理隔膜。同時要理解學生犯的錯誤,“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何況是小學生呢?小學生難免有粗心馬虎的時候,在學生犯錯誤之后,要能以和藹的態度和適當的方式進行引導和糾正,避免過于嚴厲造成學生的心理負擔。
2.教師要尊重學生,不僅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也要遵循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對于知識的傳授要設身處地地站在學生的立場上進行換位思考,不能急于求成。教師只有尊重學生,學生才會尊重教師,才會接受教師的教育,教師的教學才會更加有效。例如,在詩文閱讀教學中,五年級教材中的七律詩《長征》,因為小學生對于紅軍長征的歷史了解得并不是很深入,所以,在進行這首詩的閱讀教學時,在向同學們講解詩文的具體含義之前,應先向學生介紹有關兩萬五千里長征的一些歷史常識,以加深學生對詩文的理解。
3.教師要信任學生,信任是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只有師生之間彼此信任,學生才會向教師吐露自己的心聲,與教師交流學習中的困難,這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信任也代表著對學生的鼓勵和激勵,教師要鼓勵學生對于某一問題進行獨立的思考,給學生以思維的空間。例如,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對于一些選讀性的課文,筆者大膽地交由學生去自主地學習和討論,增強了學生學習探究的信心。
4.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還應該用愛和真情去感染學生,培育教學過程中的師生感情。“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加強與學生情感的交流,在教學中融入愛心、微笑和激勵,平易近人,增進與學生的友誼,用真摯的心關愛、呵護他們。只有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才能收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引之以悟,導之以行”的教學效果。同時,在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情感播撒的廣泛性,努力營造一個健康、和諧的課堂氛圍,讓教師快樂地教,學生愉悅地學,利用和諧的師生關系提高教學效率。
總之,閱讀教學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來引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從而讓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獲得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提高語文的閱讀素養。同時,教師應該明確一點:和諧的師生關系構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地摸索,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循序漸進地培養和建構。
參考文獻:
[1]李榜陽.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3).
[2]李紅春,王大雙.構建民主和諧師生關系的途徑.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5).
(作者單位 廣東省中山市紀中三鑫雙語學校小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