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一味地重視知識的講授和現成結論的記憶,而應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來獲取知識。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方法有:創設思維情境,激發學生思維活動;注重課堂提問,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指導思維方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維能力;培養
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一味地重視知識的講授和現成結論的記憶,而應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來獲取知識。本文就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創設思維情境,激發學生思維活動
教師通過思維情境的創設,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探求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自始至終地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這是發展學生思維的重要途徑。例如:在學習“分數乘以分數”的時候,學生感到困難的并不是分數乘以分數的計算法則,而是對算理的理解,因此,教師應特別重視對法則形成思維過程的教學。首先,讓學生每人拿出一張長方形的紙,折出它的■涂上陰影,再折出它的■,涂上重疊陰影,求■的■怎樣列式?(■×■)讓學生將紙張全部打開,觀察重疊陰影部分占長方形的幾分之幾?再次讓學生折疊出■的■、■的■、■的■。通過操作,讓學生明白分數乘以分數的結果。以■×■為例,引導學生進行推理,求■×■是多少,就是把整體的一半平均分成四份,取其中的一份,用式子表示就是■×■=■.然后觀察,得出分數乘以分數的基本法則。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沿著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引導學生在教學情境中,通過操作、觀察、思考,自己得出分數的計算方法。
二、注重課堂提問,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圍繞知識的關鍵處設置疑問,提出啟發性問題,激發學生探索奧秘的欲望,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轉換思維角度,提出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的思維得到較好的發展。如,在教學“圓柱體側面積的計算”時,當學生明確圓柱體的側面展開是一個長方形時,教師可提出“圓柱的側面展開只能是一個長方形嗎?”將學生的思維激活,學生通過觀察、討論,知道當圓柱的底面周長和高相等時,側面展開就是一個正方形。而沿圓柱的高斜著切開時,側面展開又是一個平行四邊形。但無論側面展開是什么圖形,它的側面積都是底面周長乘以高,這樣的教學才能使學生學有激情,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指導思維方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心理學家認為:人的最初階段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因此,教師要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加強其觀察、操作能力的培養。在學生操作活動中,教師應要求他們動用各種器官,即用眼睛看、用手做、用腦子想,還要用口說。只有通過操作過程與智力活動的緊密結合,才能推動他們的思維發展。例如,教學“小明家養了9只灰鵝,13只白鵝,白鵝比灰鵝多幾只?”這道題時,可先讓學生通過擺小棒,產生動作思維,從操作中看出,白鵝比灰鵝多4只。學生有了感性認識以后,思維就會被打開。把白鵝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和灰鵝同樣多,一部分是比灰鵝多出來的。這樣,學生的動作思維就過渡到了形象思維。小學數學的所有概念、定律、法則等都是抽象邏輯思維的結果,因此,教學中教師要特別重視教給學生比較分析、類比遷移、分析綜合等思維方法。
總之,要讓學生主動地學習數學,并在學習中創新,教師必須轉變角色,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在小學的數學課堂教學中,要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作者單位 山東省海陽市龍山街道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