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稀記得,那是在春雨綿綿的三月,在余姚市丈亭鎮中心小學的音樂教室聆聽到了顧敏老師執教的《魯冰花》。如今,那春意濃濃,歌聲甜甜的意境還時常在我的腦海浮現。顧老師的課,給我的感覺是:柔和親切、溫文爾雅,如淋細雨、如沐春風。也正是在那次教研活動中,耳聞了顧老師用一把吉他完成的音樂優質課《D大調卡農》。
一、教材整合與處理
歌曲《D大調卡農》選自德國作曲家、管風琴家約翰·帕赫貝爾創作的器樂曲Canon in D。原曲共有5個樂句。顧老師根據學生的學情,選取了前三個樂句,并為這三個樂句創設了三個不同的歌曲情境。第一樂句:小熊做夢;第二樂句:小熊伸懶腰;第三樂句:小熊高興地迎接春天的到來。而學生在顧老師的創設與引導下,投入情境演唱,并作“睡覺”“伸懶腰”“快樂”的動作及表情。顧老師從“小熊夢想春天”的情境著手,賦予每個樂句截然不同的形象,“輕柔”“舒展”“跳躍”,學生投入并到位。之后進行三部輪唱,在效果中我們清晰可見顧老師對教材整合與處理的成功之舉。
二、力爭煉就十八般武藝
聆聽了顧老師的兩堂歌曲教學課,課中都沒有畫面豐富生動的多媒體課件,《魯冰花》只有一張大歌譜和教師出彩的鋼琴伴奏。《卡農》只有一張PPT譜例和一把吉他,呈現的卻是浪漫和詩意。教學用具簡單到了“原始”。可就在這樣看似單一的背后,卻更加凸顯出教師教學基本功的獨到之處,更深切體會到該老師講座中煉就十八般武藝的真諦!顧老師的課給了我以下啟示:
1.親切——讓師生的距離更近
從課的一開始,師生問候,“同學們請模仿我!”學生模仿教師念出的每一個字:“好——你——敏——顧”,把這四個字偷偷地在心里調個個兒,顛倒后就出現了“顧敏你好!”的親切問候。接著老師介紹:“我就是顧敏,我現在非常好……”這是我見過的最與眾不同的問候方式,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
2.節奏——讓我們持之以恒地貫穿我們的課堂
在《卡農》課例中,顧老師的卡農式節奏導入——由學生模仿教師的動作,模仿第一個動作時,記住下一個將要模仿的動作,學生的動作始終比教師慢一小節。在這種愉快的模仿中,讓學生初次體驗節奏上的卡農,這樣的設計也使課的一開始就生氣勃勃。翻開我們的音樂教材,對于各種節奏型的認識與掌握,由易到難地分散在各個年級之中。節奏入門要比音準容易,但要真正準確地掌握節奏也并非易事。
3.視唱——培養識讀樂譜能力
視唱是一種將音樂符號的瞬間轉化為音樂音響的高級認知活動,對音樂學習有很重要的意義,視唱能力的強弱是衡量學生音樂能力的一個重要標志。人音版教參建議,到第五冊時,學生將開始采用視唱法進行識譜。我們的教學方法有很多,但無論教學方法有多豐富,想要達到的效果都是實現教學目標,那么,我們何不采用那些質樸、簡單的方法,讓我們的課堂做到返璞歸真。
在顧老師的課中,那酣暢淋漓的鋼琴即興伴奏、精彩的應變能力,無不體現出她扎實的教學功底。簡單、清新的背后,我們看到的是她的個人教學魅力。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要不斷地煉就十八般武藝,讓自己的課堂也一樣精彩,讓我所教的學生也一樣幸福!在音樂教學的花園里,綻放屬于我的美!
(作者單位 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鎮羅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