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由傳統的要求“學好一本教科書”變為現在的要求“除學好校本教材外,還應閱讀足夠的課外讀物”。重視積累、重視感悟、重視運用已成為當今語文教學的走向。換句話說,語文教學改變了以往重視教材、忽視課外知識拓展的教學觀念,開始重視加強學生聽說讀寫,尤其是學生說話能力的實踐活動。
多數學生喜歡上課聽教師講課,而不習慣開口回答教師的提問;喜歡參考其他同學的答案,卻不肯表明個人的觀點。面對這樣的課堂現狀,究竟教師應該怎樣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做到上課踴躍發言呢?新的課程改革要求語文教師應探究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靈活利用各種輔助教學工具來改變學生上課不愿舉手發言的狀況。
一、讓學生開口說話的技巧與方法
1.幫助學生樹立說話的勇氣
營造寬松自由的環境和氣氛,給每位學生創造說話的機會,讓學生都能張開嘴。讓學生由在課桌旁說慢慢發展到教室前說,由提前準備地說發展到口頭即興地說,由被動地說發展到自告奮勇地說。另外,教師應及時點評學生的口頭表達,做到三多三少:多關注、多鼓勵、多表揚,少漠視、少貶低、少批評。
2.學生做到開口說話后,教師應進一步激發學生主動說話的積極性
這就要求教師提問時運用語言技巧,激發學生興趣,點燃他們的激情,讓他們爭先恐后地說;提供輕松愉悅的語言情境,營造自由發揮的語言氛圍,采取多種表達方式相結合的方法。例如,分角色表演、課文續寫、改編劇情等。
3.以作文教學平臺為載體,在作文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滲透語言表達能力訓練,培養學生“說”的能力
作文教學在小學階段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在語文課堂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能聽讀,會說寫”是語文課的教學目標所在。因此,在作文訓練中滲透語言表達能力訓練不失為一種好的教學策略。
(1)采用口頭作文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作為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的優勢,用心捕捉現實生活中的現象,誘導學生用學過的知識“評優劣,定從違”。葉圣陶先生說過:“學習語文的目的在于運用,要養成運用語言的好習慣。”語言訓練素材的選擇對于激發學生“說”的興趣至關重要,好的素材能激發興趣,事半功倍;壞的素材則不但不能激發興趣,甚至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反而適得其反。
(2)在修改作文中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小學生鍛煉修改作文的過程,其實是一種取長補短、自我提升的過程。它在幫助同學發現不足之處的同時也培養了自己的鑒賞能力,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從而在不知不覺中提升了作文及語言運用、表達能力。可采取自我修改以及相互修改等多種方式相結合的方法進行鍛煉。在批改作文的過程中,學生不僅提高了語言運用水平,還獲得了成就感,有利于進一步提升作文興趣。
二、表達能力訓練
考慮到學生個體差異因素,由于每位學生的表達能力基礎不盡相同,如果布置相同水準的訓練素材,必定導致表達能力好的學生對此不屑一顧,表達能力差的學生則產生畏難情緒,教學效果不言而喻。
因此,優秀教師必定會做到因材施教,依據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分層次制訂語言表達訓練內容,保證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用,共同提高。綜合教學實踐經驗證明,開展小組式訓練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理想方式。例如,甲組要求訓練朗讀技巧,乙組要求訓練準確斷句能力,丙組要求發音準確、抑揚頓挫。有了明確具體的訓練目標就能避免學生盲目練習,從而保證了有的放矢、有所側重。另外,進行小組訓練時,教師應加強指導。共性問題公開講解,個別問題單獨講解,從而保證在最短時間內讓所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在制訂訓練計劃的同時,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場合,采取多種方式為學生提供說的機會,在隨時隨地不斷的訓練中增強自信,最終達到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目標。例如,教師可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口頭問答訓練,這種方式是語文教學中溝通師生之間情感、促進教學互動的有效交流方式。口頭問答訓練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相對自由開闊的發揮空間,可以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促進他們主動思考、發散思維,是提高學生聽說能力的極佳途徑。另外,教師在進行口頭問答訓練時,應指導學生在問答中,針對不同的對象、場合,采取不同的語速和語氣進行作答。
三、鼓勵互動說話訓練
互動說話訓練是指幾個人共同針對特定的話題進行互相陳述道理、發表個人意見的一種說話訓練方式。互動說話訓練要求學生必須做到認真聽取其他同學發表見解,用心理解其言論的內涵,最后總結,提出建設性的條理清晰、視角獨特的個人見解,并進行以說服對方支持自己觀點為目的的訓練。互動訓練說話方式在提升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以及小組合作意識。同學們進行討論時,要學會禮貌待人、互相謙讓,因此在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的同時,還要教會學生為人處世的基本禮節。
經歷了前期大量細致的語言訓練,學生必將逐漸實現量變積累到質變轉變的飛躍。學生從敢說發展到想說,最后上升到說話能力的最高層次:善說。教師可想方設法給學生創造機會讓學生在公共場合獨立開口講話。例如,可利用每節課前五分鐘組織學生進行說話訓練。說話訓練不拘一格、形式靈活。學生可依據個人優勢自由發揮、自選話題。教師需要在學生說完后及時進行評價。評價原則是以鼓勵為主,在肯定的基礎上委婉地指出其不足之處,幫助學生全面認清自己的語言能力的優劣,以揚長避短、全面進步。
總之,提高學生說話能力是提升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也是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質水平的關鍵所在,在語文教學體系中不可小覷,起著“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作用。上海特級教師錢夢龍曾說:“我們的語文課堂應讓怯懦的人勇敢,讓無能的人有能,讓無知的人有知。”而只有讓學生積極主動、爭先恐后地“說”起來,語文課堂教學的最終目標才會實現。
(作者單位 江蘇省泗洪縣青陽鎮周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