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小學語文教學正在改革。語文教學的改革不但要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而且要在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上下功夫,特別是在低年級階段,要讓學生開開心心地學語言,輕輕松松地認識漢字。新頒發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也提出:“識字是一、二年級的教學重點。”這是對識字教學重要地位的確認,也是對十幾年來識字教學現狀進行深刻反思的結果。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之一。那么,在識字教學中如何才能讓學生學得扎實、記得牢固呢?就此談談我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一、引導學生發現識字方法,促進學生自主識字
1.教給學生識字方法,體驗識字快樂
教師一定要在起步階段通過多種途徑來營造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起兒童識字的興趣,不斷激發學生去體驗識字的樂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樂于識字,主動識字。我們在教學中要教給學生識字的辦法,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想辦法識字記字,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時,我讓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把生字寶寶找出來,多讀幾遍,再聯想自己有什么辦法可以記住它,同桌或小組之間可互相討論。待學生學得差不多時,我對學生說:“現在我們來比一比,看看誰最聰明,想出的辦法最好。”這下教室可熱鬧了!同學們爭先恐后地說著,都想表現一下自己。這樣,有部分生字有時就不用我講,同學們用自己的方法就可將生字學會了。
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不僅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記住了生字,而且獲得了識字的方法,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讓他們體驗到了識字的快樂。
2.創設情境,在游戲中識字
教育家卡羅琳說:“孩子們的工作就是游戲,在游戲中激發他們的思維,是他們最愿意接受的。”由于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集中,易于疲勞。興趣是激發兒童從事學習的動力。游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重復,喜歡表現。教學時,我們可以通過開展各種游戲活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在游戲中邊玩邊學,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游戲的樂趣,對識字就會興趣盎然。
(1)利用教材提供的語言環境,聯系生活實際進行識字。小學低年級的教材大都配有形象的插圖,為兒童開辟了學習的廣闊天地,拓寬了兒童的視野,引導兒童了解自然環境,熟悉各類事物,由形象的、直觀的畫面到抽象的文章。因此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插圖,指導學生觀察,說出圖意,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識字效率。
(2)猜字謎。教學時根據字的形狀或偏旁編成字謎,讓學生猜,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拓展他們的思維,提高識字興趣。如教“春”字,編成“三人同日去看花”。學生通過猜字謎和編字謎,大大提高了他們的識字興趣,發展了他們的創造性思維。
(3)編順口溜。教學中遇到比較難認識或是易混淆的字時,就編順口溜幫學生識字。如,瓶:瓦片層層并在一起。漸:水車千斤重。甜:舌頭舔,甘蔗真甜。喜:十粒豆豆入口喜。教學“請、清、晴、眼、情、蜻”這幾個生字后,我發現學生容易把它們混淆,分不清這幾個生字,于是,我引導學生編成順口溜:“有水方說清,用言去邀請,日出天氣晴,有目是眼睛,有蟲是蜻蜓,有心情意濃。”這樣,學生念起來不但朗朗上口,而且很輕松地記住了這些生字。
(4)找朋友。玩中學的游戲教學也是一種好辦法。如“女字旁”站起來問:“誰來和我做朋友?”下面會有好幾個字和它站在一起,如“馬”“子”等。上來的要說:“我和女字在一起是媽,媽媽的媽”,“我和女字在一起是好,好人的好。”
二、根據漢字的構造特點識字
讓學生掌握造字規律。漢字的構造有四種明顯的特征: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利用這些規律引導學生分析字,會逐步掌握漢字的特點,從而利用這些規律去分析其他漢字。如“滅”是會意字,由“一”和“火”組成,火上面用東西蓋住,火就滅了;“人”靠“木”為“休”;三個人為“眾”等等。
三、引導學生在生活中主動識字
豐富多彩的生活為學生提供了識字的大舞臺,我們在識字教學中要啟發學生做一個有心人,善于在生活中識字。
1.利用學校資源識字
校園本身就是一個知識寶庫,教師要利用校園文化資源,使識字教學走出課堂。互相記同學的姓名,不光能增進相互間的交流,同時還是一種快速有效的識字辦法。各類專用教室的名稱、校園內的標語、花壇里的告示牌,也是孩子們識字的活課本。教師應該做個有心人,經常引導學生認認這些字,日子一久,學生就會無意識地把熟悉的環境與認識漢字結合起來。
2.讓電視和廣告為我所用
電視節目豐富多彩,學生能從中獲得大量的信息,教師應提醒學生看這些節目時要注意認讀字幕,不懂的問家長,一邊聽字的發音,一邊看出現的字,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很多字變得熟悉……教師可以引導孩子們專門準備一本漢字收集本,把自己收集到的商標、卡通人物名稱、廣告語等剪下來貼在本子上,剪剪畫畫貼貼,就成了圖文并茂的“識字課本”。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動手動腦,收集整理,相互交流,識字成了一個創造的過程。還可以舉行各種主題的識字交流活動課,如“我喜歡的一句廣告詞”“我家附近的名店”等,為孩子提供展示識字成果的機會,形成一種“越認越識”“越識越認”的良性循環。
四、精心設計,在讀中識字
素材是學習識字最好的語言環境。在語言環境中識字,能讓學生把字的音形義作為一個整體來學習,記得更牢固。隨文識字要把讀貫穿于教學的整個過程,學生通過讀,了解課文主要內容,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回答問題,讓文中生字隨回答問題而出現。也可以利用各種教學媒體,采用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方法來激發學生認字,集中他們的注意力,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識字。
五、引導學生課外閱讀,在運用中鞏固識字
兒童識字,認得快,忘得也快。因此,不斷復現是鞏固認字的主要方法,而把要識的字放在語言環境中,鞏固的效果最好。所以,我們一方面可以把要識的字編成句子、兒歌、短文,讓學生閱讀,還可以引導學生讀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課外書,在閱讀課外書時鞏固識字;另一方面,鼓勵學生用字組詞和寫句子,還可以引導學生留心觀察自己周圍發生的一切,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寫下來,讓他們在寫的過程中認識到字的重要作用,增強他們識字的欲望,同時也在寫中鞏固了認識的字,使學生的識字活動快樂無窮,奧妙無窮。
(作者單位 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縣下莊管區下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