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方法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武器,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是使學生學習成功、促進人才成長的重要保證。開設學法課,進行各科的學習指導,目前已在全國廣大中小學陸續開始,即將形成燎原之勢。有人思考,多開一門課,會不會增加學生負擔,對學生的素質教育有沒有影響,學法指導與減輕負擔、素質教育究竟有什么關系呢?本文就這些問題談一些自己的見解。
一、正確的學習方法的指導是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基本途徑
學生的負擔不只來自學校,來自家庭的、社會的都有。有的是課業負擔,有的是精神負擔。通常人們所說的減輕負擔多指減輕學生在校的課業負擔。學生的課業負擔為什么重呢?其主要原因是教材難度加大了,內容比過去豐富了,科目也比過去多了……這些都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而逐步豐富充實起來的。近幾十年,知識更新快,新發明、新創造層出不窮,科技知識實現了質和量的雙重飛躍。如果減少教材內容,我們就趕超不了現實科技的先進水平,就要落后,就要挨打,此路不通。因此,學生必須按現行的教材堅持學習,不能降低教學要求??墒?,學生學得吃力,學得艱難,負擔過重。從老師方面講,為了完成教學計劃,提高教學質量,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想盡一切辦法讓學生學好各科知識,有時為了滿足家長愿望,能考上高一級學校,不得不給學生加大作業量,怕初三、高三抓沒把握,因此從初一、高一就開始加碼,逐步加溫,初三、高三則達到了白熱化程度,學生沒有假期,沒有星期天,沒有玩的時間……學生負擔沉重不堪。
二、科學的學習方法是人才必備的素質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需要各種各樣的專業人才,對人才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而在眾多的素質中,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必備的素質。一個人,不能掌握科學學習方法,他的學習必然速度慢,質量低,事倍而功半。反之掌握了科學學習方法的人,學習不走彎路,直接通向成功的彼岸。這正如過河,方法有三:可以游過去,坐船過去,從橋上乘車過去,最快的要算坐車從橋上通過。
一個思想覺悟很高、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態度端正而且干勁很足的人,如果不注意采取科學的學習方法,那也只不過是一個勤勤懇懇、忙忙碌碌、效率很低的“辛苦型”人。如果能掌握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那么便如同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可以自由地翱翔。
21世紀,新知識、新事物天天在出現,令人目不暇接,如果沒有接受新事物、新知識的能力,便很難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當然更談不到做21世紀的主人。因此說,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是社會主義建設人才成長的必備素質。
三、學習方法指導是各項素質教育的基礎
素質教育包括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品德素質、心理素質等,科學的學習方法指導是各項素質教育的基礎。
科學的學習指導是要教會學生學習。學生會學的標準有三條:第一條,學生有濃厚的學習興趣;第二條,掌握適合自己實際的一套學習方法;第三條,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濃厚的興趣、科學的方法、良好的習慣,成為學生學好文化課的基礎。學生學習順利,沒有過重的負擔,便有精力去從事自己所喜愛的主體活動,增進身心健康,有精力去從事社會實踐活動、科技活動,在活動中增長才干,涉獵更廣泛的知識,進而完善自己,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由此可見,學習指導是學生各項素質教育的基礎。沒有了這個基礎,“瞎子摸象”“摸著石頭過河”,就難以高效地得到真知。有了實事求是的科學的學風,有了科學的態度,形成了良好的習慣,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就會茁壯成長。
(作者單位 江蘇省泗洪縣歸仁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