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應本著“以學生為主體,以任務為中心,以活動為方式”的思想,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采用任務型教學模式,設計貼近小學生生活實際的任務,吸引和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從而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動手能力和獲取信息的能力。
關鍵詞:任務型課堂教學;交際型任務;創新型任務
“采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這是《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的理念之一,其實質是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任務型課堂教學中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是任務的設計者。教師設計的任務應有明確的目標,應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具有可操作性;任務的內容和方式應力求真實,應遵循學生語言學習規律。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以下幾種任務比較適合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
一、調查型任務
調查型任務就是讓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運用所學語言完成某一調查任務,匯報調查結果。在牛津小學英語教材中,有些單元就有設計好的“調查表”,這不僅是教學內容的一個環節,也是行之有效的一項任務。如,牛津小學英語4A Unit 1“May I have...?”這一單元,在學完學習用品這類單詞后,安排學生用句型“What’s in your pencil case?I’ve got...”統計某個學生的學習用品數。Unit 7 “It’s late”這一課中也同樣安排了調查型的任務,讓學生利用句型“What time do you...?I ...at...”調查同學一天的作息時間。這樣的任務在教材中還有很多,調查型任務是小學英語教學中最常用的任務設計之一。學生在調查型任務中通過對話、交流,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鞏固了新知識,并能將所學的語言融會貫通,進而擴展到自己的現實生活中,這不僅能夠啟發學生的思維,鍛煉他們的口頭、筆頭交流能力,而且能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
因此,對于教材中一些適于運用此方法的內容,筆者也會設計一些調查型任務來提高教學效果。如,教學牛津小學英語5B Unit 1“A new term”一課時,筆者設計了一個小記者調查學生學習興趣的任務,小記者要運用本單元的重點句型“What subject do you like?I like...”開展調查,統計出學生喜歡和不喜歡的學科。
由于這個調查活動內容貼近學生實際,又富有趣味,大家都樂于參與。學生們帶著任務饒有興趣地當起了“小記者”。在調查活動中,他們運用所學語言與同學交流信息、交換意見,樂此不疲,口語表達技能和聽力都得到了發展,同時還增進了同學們的友誼,培養了交際能力,可謂一舉多得。
二、游戲型任務
小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游戲是激發他們興趣和學習積極性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因此,游戲型的任務在課堂中運用的最多。在英語課堂中可運用的游戲很多,如:猜測性的游戲有“Guess game”“What’s missing?”“Act and guess”;競賽性的游戲有“單接龍”“ 找朋友”“傳悄悄話”“Bing go”;動作性的游戲有“Follow me”“Listen and act ”“Listen and draw”等。在英語教學中加入適當的游戲可以緩和課堂上的緊張氣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游戲中學生共同參與,身心保持愉悅的狀態,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教學任務,并有利于化難為易,從而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學習新知識。
例如,筆者在教學數詞時,為學生設計了踢毽子、拍球、手勢示數、小組比賽讀電話號碼等游戲任務。特別是用手勢示數這個游戲,筆者不僅要求學生會配上手勢來說,還要求他們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不僅要求他們學會按順序數,還要求他們能倒過來數。學生們又動口、又動手,雖然忙得不亦樂乎,但個個玩得興高采烈,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掌握了數詞的表達方法。
三、表演型任務
英語課堂的內容對于學生來說是陌生的,如何把枯燥的、抽象的知識轉化為生動的、具體的生活語言,角色扮演的方式能幫助解決這個難題。角色扮演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而且也能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合作能力。筆者在一開學就為學生每人準備了一套頭飾,在課堂上請學生以幾個人為一個小組進行角色表演,下面的學生就是評委,對臺上的演員進行評價。
例如,牛津小學英語4A Unit 8“In class ”中的“Read and act”這一課講得是在晚上6點45分,David想和他的Dad做拼圖游戲,但他的Dad說太晚了,該睡覺了,于是兩人互道晚安的故事。我就在課前讓學生準備表演用的頭飾、puzzle、desk、chair and bed這些道具。在課上,我讓學生分角色來演,其余學生來當評委。學生們在表演過程中用行為動作、語氣表演加深了對所學語言的掌握。這種類型的任務還可以設計成一個英語聯歡會,結合節日舉行,讓學生在會上隨意表演他們學過的韻律詩、歌曲、小故事等,使學生的藝術感受得到充分的發展。
四、交際型任務
交際型任務是培養學生運用語言能力最直接的方法之一。英語學習的目的不是單純地朗讀、背誦和模仿,而是要在實際生活情境中發揮其交際功能。教師就要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不同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運用英語進行交際。
例如,在教學牛津小學英語4B Unit 7“At a snack bar”時,筆者把教室布置成了四個小型的Snack bar,在學完重點句型“ What would you like?Anything else?How much is it /are they?”后,筆者給學生布置了一個交際型任務:讓學生們帶著“錢”到各個小吃店買自己喜歡的食物,看誰在規定的時間內買得最多。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在用英語交際上,他們處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了解了社會,把所學的英語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情境結合起來,嘗到了“學了能用”的甜頭。
五、創新型任務
創新型任務重在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種“創新型”任務既可以使學生復習和強化所學知識,變機械學習為有意義的學習,又能為學生提供展示個性和能力的舞臺;不僅能鍛煉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而且對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很大幫助。
例如,學了“There be”句型后,我設計了my imagine bedroom 的任務。又如,學了祈使句“Touch ...with...Put...on...”后,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創新編一套自由體操。有些動手做的創新型任務還可以結合課外完成,如,制作生日、圣誕或新年賀卡,寫上英文祝詞,做校園英語警示牌,編英語小報等。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各顯身手,培養了審美情趣、動手能力和獲取信息的能力。
總之,課堂教學任務設計的形式多種多樣,需要我們教師充分挖掘教材,結合學生實際,設計出切實有效的教學任務,在任務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作者單位 江蘇省徐州市沛縣大屯鎮大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