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環畫是我國極富傳統的一種藝術形式。它歷史悠久,淵源可以追溯到公元以前。據史料記載,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上,就有記載攻戰事跡的連環畫。連環畫在兩漢魏晉時期形成,明代有了進一步發展,到清末民初更加成熟,真正繁榮于新中國。連環畫的誕生實現了圖書由文字符號向視覺形象的轉變,是造型藝術和文學藝術的完美結合,也是世界上獨具特色的藝術門類,更是一部反映中國歷史的圖畫史料。它通過連續畫面和文字說明——圖文相互配合的形式,來表達作品的主題思想,無論是兒童,還是老人,對這種通俗易懂的圖文繪本,都非常喜歡。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人民文化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影視、報刊的迅猛發展,以及國外動漫作品和繪本的引進,連環畫這門“國粹”藝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沖擊。而越來越多的戲說歷史劇、穿越劇等影視劇更是嚴重影響了學生對歷史、對傳統文化的正確認識和判斷。在一次《為故事配畫》的作業中,有名學生居然把唐代詩人李白畫成了留著辮子的清朝人,令人瞠目結舌。
在學校的美術教育中,注重美術基本技能技巧的學習是無可厚非的,然而強調將美術視為一種文化的學習就更為重要了。當前社會中,雖然影視、動漫有著華麗的前景,但連環畫所具有的民族特色,仍然值得我們去深入挖掘,去發揚光大。
一、了解歷史文化,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連環畫,一般是以文學故事、歷史故事以及社會故事來改編的。有的連環畫故事以人物為主題,有的以講述故事作為主旋律,通過夾敘夾議地講述人物故事,體現鮮明的主題,或者以愛國主義為主旋律,或者描述一個偉大人物的成長歷程,體現他們追求真理、渴望愛情、堅持正義的不懈追求。例如,《屈原》《文天祥》《林則徐》《岳飛》《梁山伯與祝英臺》等等。
有的連環畫故事則是通過對重大歷史事件的描繪,表達了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面臨國破家亡的危機,她的英雄兒女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與革命斗爭。如,《鴉片戰爭》《鐵道游擊隊》《地球的紅飄帶》《血戰臺兒莊》等等。
這些作品對于我們的學生讀者,都是可以通過對文字的閱讀,對畫面的欣賞,或者憧憬,或者憤怒,或者反思,從而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去了解某個歷史人物,了解某一段歷史史實,去探尋更深層次的人物背景、歷史形態,從而使我們的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經典閱讀,發掘作品的人文內涵
連環畫的題材內容非常豐富,大至宇宙,小至微生物,都可以用連環畫的形式表現出來。至于政治、軍事、民族、宗教、歷史、哲學、科教、影視,無所不包,連環畫還是普及古典文化的一個重要途徑。
新課程強調要在教學中突出美術文化的學習。作為信息爆炸的現代社會,我們很難再去要求學生靜下心來,去翻閱四大名著、二十四史、國外文學名著等等一本本厚磚頭似的圖書。但是,作為汲取了這些名著精華的圖文繪本——連環畫,就在閱讀和理解方面擁有了顯著的優勢。
以《三國演義》《水滸傳》《家》《春》《秋》《雷雨》《羊脂球》《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為例,薄薄一本連環畫在手,少則百十頁,多則三百頁,就可以完成對一部經典名著的簡單閱讀,就可以對主要人物的形象,曲折故事的情節基本領悟。這些圖片可以生動地展現不同時期的中國社會、十九世紀的法國社會、蘇俄革命時期的俄羅斯社會,當時的人物形象、建筑、服裝、家具、山河地貌等等,都在一頁頁連續的畫面中栩栩如生地展現,讓學生有一個身臨其境的“穿越式”見證感。
三、多種技法表現,提升對美術的學習興趣
連環畫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藝術形式,連環畫中有趣的故事、誘人的形象、豐富的色彩深深地吸引著他們。例如,小學美術教材中《卡通畫》《詩情畫意》《漫畫欣賞》《圖文并茂》《為故事配畫》等都和連環畫有著一定的聯系,內容也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連環畫的創作技法多種多樣,如白描、水墨、水彩、布貼、兒童畫、版畫、漫畫、素描等等,為師生的連環畫創作提供了選擇的空間。
學生經過幾年的美術學習,已經對美術技法有了一定的掌握。在日常生活中,他們也喜歡在課本的空白處或在空白紙張上,用鋼筆、鉛筆簡單勾勒出自己喜歡的人物形象,或者給書中的插圖人物填上顏色,增添一些帶有自己個性化創作風格的胡須、服裝、場景,這些都是誘發學生美術創作靈感的寶貴元素。
連環畫中各式各樣的人物形象、各種風格的亭臺樓閣、各種品種的飛禽走獸、花鳥魚蟲、英雄美人、戰馬雄鷹,都是學生非常喜歡的臨摹對象。他們可以借助臨摹技法,掌握美術構圖、線描上色,從而培養他們對于美術藝術的欣賞和創作欲望。
(作者單位 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南河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