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的需要,更是教學的一種藝術。在整個教學中,精彩的導入起著從生活到課堂、從舊知識到新知識的橋梁作用,起著誘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和激情的作用,是課堂教學結構中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下面針對導入的方法以及在教學中的實踐,談談我的體會。
一、由學生身邊的實例導入
在學生的生活世界中,有許多學生熟悉的自然事物、社會事物。教師要聯系學生實際、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把貼近學生生活的例子當作新課導入,既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共鳴,又利于調動學生積極思維。例如,在學習《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時。教師在上課前準備好幾只壁虎讓學生觀察,然后再拿出已經斷了尾巴的小壁虎進行比較。學生驚奇地說:“一只壁虎的尾巴斷了……”教師馬上因勢利導:“這只小壁虎的尾巴斷了以后,它怎么辦呢?”由此引入課文,成功地激發了學生急切的求知欲望。
二、由問題導入
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不斷的活動。思維永遠是從問題開始的。因此,在教學開始,設計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明確本課學習的目標、研究的主題。例如,小學語文《飛奪瀘定橋》一文,教師根據課題及課文內容設計問題:紅軍為什么奪瀘定橋?“飛奪瀘定橋”題目中“飛”“奪”究竟是什么意思?我軍為什么要飛奪瀘定橋,他們是怎么“飛奪”的?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也很想知道,這樣他們就自然會帶著問題到文中去尋找答案,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積極性。
三、由故事導入
在人類的發展史中曾發生過許多妙趣橫生的故事,而小孩子都愛聽故事。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選擇故事片段或小故事進行導入。例如,講授《田忌賽馬》一課時,先演示《司馬光砸缸》動畫,看后讓學生說說感受。然后教師小結:這些故事說明了“以智取勝”的道理。接著導入新課。同學們,你了解我國古代的賽馬嗎?你知道賽馬不僅體現了馬的實力,還體現了人的智慧嗎?以妙趣橫生的故事導入課堂教學,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方法。
四、由多媒體演示導入
教師根據課文內容的特點借助與之緊密聯系的歌曲、視頻、動畫作為課堂導入,這種方法既能讓學生在情感上引起共鳴,又可以活躍氣氛,使他們在寬松的氛圍中學習,從而創設一種和諧的教學環境,營造一種熱烈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如,教一年級教材《快樂的節日》時,可播放歌曲導入課文。如,教第九冊課文《草原》時,首先播放音樂《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同時播放圖文并茂的草原視頻畫面,并請學生說說自己的體會。在學生的贊美聲中,教師引入課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創設情境導入
學生的學習不僅僅是認知的參與,更需要情感的投入,教師要給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走入學習的殿堂。創設情境,既渲染課堂氛圍,又激發學生興趣,萌發求知欲望。如,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這課時,可以這樣導入:“同學們,大年夜對你們來說,是多么美好啊!可是在另一個社會里,卻有一個小女孩,在又黑又冷的大年夜里光頭赤腳,手拿一把火柴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叫賣著。”教師富有情感的言語,把學生的思想感情帶入了文中所描述的悲慘情境中,引起學生內心世界的強烈共鳴,促進了課堂上學生情感與文本的交流效果。
總之,導入新課的方法很多,但導入新課時教師一定要根據既定的目標來精心設計,從學生實際出發,符合教學內容,要從課型的需要入手,否則就起不到激發學生興趣、引人入勝的作用。
(作者單位 江蘇省響水縣南河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