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解釋“曰”字,乃言也。中國的語言之美應該在各行各業中展現出來。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中國語言之美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以及作用。
一名合格的小學音樂教師,除了具有聲樂、鋼琴等演奏技能和音樂理論、教育理論方面的修養外,還應該具有掌握和運用課堂教學語言藝術的能力。一堂成功的音樂課,離不開教師準確生動的教學語言,生動的教學語言能夠為課堂教學添姿加彩,而不夠準確的教學語言會為課堂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一、教學語言準確精練
1.提問的語言。在教學過程中,語言的準確精練不但能讓學生聽得明白,而且還節約了許多教學的有效時間。經常聽到一些課,老師在教學語言設計上并不能做到準確精練,一個問題問下去,孩子們都被繞暈了,沒弄明白是怎么回事,老師不得不換種方式再問一次問題,問得精練那還好,如果還是問得不夠精練準確,孩子們就更暈了。這樣一來,在一個問題的設問上,就浪費了好幾分鐘的時間,這些有限的教學時間就被無效的問題給耽擱了。
2.理論教學的語言。在樂理教學時間中,老師的語言準確就更加重要了,這些都是學術性上的原則性問題,千萬不能用大概、可能、也許等模棱兩可的字詞來解釋給孩子們聽,那只能說明教師對這一學術問題也是一知半解,甚至可能給孩子們一些誤導。
3.總結性語言。當提出的問題學生回答后,教師必須進行簡短準確的總結,這個時候,考驗的就是教師語言的總結性、準確性、精練性了,如果老師的總結性語言比孩子們的回答還繁瑣,那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綜上所述,教師在教學前,必須做好精心的準備工作,備課時要有組織地去思考課上的教學語言,防止以上情況發生。
二、教學語言生動形象
對于孩子們來說,大人們的語言是難以引起共鳴的。在活潑歡快的音樂課上,如果用很直白的語言與孩子們進行交流,那課上的氣氛是難以調動起來的。所以,在音樂課上,教師語言一定要根據本課教學內容而設計得生動形象一些,讓自己和孩子們都融入音樂課堂教學內容中去,孩子們才能與你“打成一片,融為一體”,與你共同暢游在音樂海洋之中。
比如,一節唱歌教學課上,發現孩子們演唱的聲音不夠圓潤時,教師可以形象地將聲音比作鴨子,告訴孩子們,鴨子的聲音雖然很有特點,但是在演唱時,并不是很好聽,我們應該讓自己的嘴巴張開,想象中間放了一顆雞蛋或者含著一口水,這樣的演唱才能讓聲音變得圓潤動聽。形象的比喻能讓孩子們即刻領會到老師的意思,并照著樣子去做,而詼諧幽默的批評也讓孩子們不覺得反感,愿意與老師共同探討聲音的美妙。
三、教學語言抑揚頓挫
有許多老師,課堂的設計嚴謹縝密,每一個環節環環相扣,在教案上看不出什么漏洞,但是,當老師上課的時候,卻發現孩子們不愿意與他配合,也不愿意去聆聽、學習。這是為什么呢?因為老師的語言方式過分嚴肅、呆板。同樣的一句話,當教師的語言有抑揚頓挫之感時,讓人聽了就覺得非常舒服,而且能了解你問題中最重要的字詞在哪里,能更清晰地了解設問者的意圖;當教師整節課的語音都平淡無奇時,即使你的問題提得很有思想,很有邏輯,孩子們還是不愿意去聆聽,也不會得到任何的教學效果。音樂教學有別于其他教學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門藝術類教學,從任何一個方面都要體現到藝術之美,我們的教學中除了要體現出數學教學中的邏輯性之外,更要體現出藝術教學中的感性之美,這樣才能有藝術音樂課的特色,才能抓住大多數學生的心靈。
教學語言貫穿于我們教學的整個過程。音樂教師良好的語言表達,就像美妙的音樂作品一樣,會給學生帶來藝術的享受和美的啟迪。它使我們的音樂課堂充滿情感,使語言美和音樂美達到完美的統一。綜觀現在的音樂教學,在新課程教學理念的影響下,教師們在教學觀念、方法上都有了一定的改進和提高,課堂教學也越來越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但在教學語言的運用上,有的老師卻不太重視,這直接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果。作為音樂教師,在花大力氣研究教學的同時,一定別忘了對教學語言的研究。讓我們一起做到:因為曰美,所以樂更美。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清涼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