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的飛速增長,越來越多的人忙于在時代的浪潮中打撈、收獲,而無暇與人傾心交流、溝通,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越來越淡漠。這也影響著現在的小學生,他們大多以自我為中心,自私、任性、冷漠。
二、存在現象
有“自閉”心理的學生往往生活態度不積極,對人對事不熱情、淡漠,沒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不喜歡與人交流溝通,普遍缺乏感恩的心,部分學生上網、逃學、撒謊成性,拖拉作業。
三、典型案例
我班有個叫劉鵬虎的同學,聰明,有鮮明的個性,家庭條件優越。但對學習不能持之以恒,經常時斷時續地拖拉作業。上一學期曾出現過逃學事件,后來問其原因,說心里煩,想到山上轉轉,散散心。今年開學初,有一天上午自習許久了,還不見他到校,打電話問家長,家長說他早從家里走了,后來在網吧里找到了他。前不久,他又因私自爬上高高的天梯差點摔下來,再一次走進了我的辦公室。每次對他一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批評教育后,他都低著頭說:“老師,我錯了。”但過不了多久他又會有新的事情出現。上課老是心不在焉,目光空洞。做小動作,干與學習無關的事。有一次我批改他的作業時,發現本子的背面好像寫著什么。翻開一看,幾行字映入我的眼簾,使我的心頓時像塞了一個巨大的鉛塊,沉重地讓我透不過氣來。上面赫然寫著:“我可以去死,但死又代表什么?”“如果可以,死又能怎樣?”“孩子說:‘如果愛,就請深深愛’”……
四、原因分析
這只是以劉鵬虎為代表的一個案例,他身上所存在的這些問題,班上有很大一部分同學也或多或少地存在。通過學習、請教、分析,我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
從學校來說,教師更多地傾向于知識的傳授,重教而輕育。而這類學生與同學、老師的關系很難融洽,稍不如意則大叫大嚷或干脆拒絕溝通。有時發生矛盾后出走,有時獨自躲在一隅一言不發,任你狂風暴雨還是春風化雨,我自巋然。從而導致學生有什么問題不主動與老師交流。再加上班額大,學生多,班主任很難做到對每一個學生予以長期而細致的關注,沒有真正地融入學生的生活中,去了解他們,去關心他們,沒能真正俯下身子傾聽他們的心聲。
從家庭來說,造成這樣的局面,家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現在的家庭教育存在很多“愛的誤區”,有的家長只一味地付出,而不求孩子的任何回報,缺乏讓愛在孩子身上再生的教育意識,結果孩子不懂什么是愛,不會感恩,得到父母的愛越多,所給予父母、給予他人、給予社會的愛越少。有的家長是一味地沉浸于創造物質財富,而忽略孩子的教育。就拿劉鵬虎來說,他家里雖然條件很好,但父母都忙于生意,很少有時間坐下來和孩子促膝長談,交流溝通,了解孩子的喜怒哀樂,了解孩子的思想動態,缺失了對孩子的情感教育。
五、采取的措施
1.加強心理疏導
學生有“心事”,絕大多數有莫名的苦惱和說不清的煩惱,但是愿意把煩惱講出來的卻寥寥無幾。所以,教師要加強心理輔導,特別是對那些“問題學生”,要提供及時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采用留言條、書信、QQ、電子郵件等形式多和學生溝通,從學習、生活、思想等方面了解他們,以便有針對性地為他們提供幫助。
2.開展“珍愛生命、感恩父母”的主題活動
組織學生觀看母親分娩的錄像,給學生講解很多殘疾人珍視自己的生命而努力奮斗的事例,使他們明白生命來之不易,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我們沒有權利輕視生命,踐踏人生。如果你接受別人的恩惠,不管禮物、忠告或幫忙都應該抽時間向對方表達謝意。因為只有心存感激才能幸福愉快。
3.召開家長會
家長要每天抽出一點時間主動和自己的孩子交流溝通,傾聽他們的心聲,了解孩子的需要,及時掌握孩子的思想、情緒變化,給予孩子身心雙方面的關懷,讓自己的孩子感受到對他的關心、對他的關愛。慢慢變你主動和孩子交流為孩子想和你交流,主動和你交流。
4.指導學生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豐富自己的課余生活
如今的孩子是學也學得沒名堂,玩也玩得沒名堂。所以,指導孩子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也很重要。引導學生想一想自己最喜歡干什么,這件事是否有意義?對于自己喜歡干的事是偶爾為之呢,還是能持之以恒堅持干?從而梳理出自己最感興趣的事或愛好,制訂計劃或目標把自己的興趣愛好發展成一種特長。
六、效果
我確定的上述教育方案在班上逐步實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已愿意采用留言、QQ或書信的方式與我交流。課余生活也豐富了很多,有了自己的理想,大部分學生學習的動力也足了。家長與自己孩子進行溝通交流,使學生不再感到孤獨,也慢慢地體會到父母深深的愛,逐漸有了感恩的心(不僅是對家長,也包括老師)。
學生的教育必須由學校、家庭密切聯系配合,形成統一的合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溝通就是形成這股合力的橋梁,讓家長、老師、學生都敞開心扉,完成心與心的交流和溝通,讓自閉的學生走出泥潭。
(作者單位 陜西省旬陽縣蜀河鎮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