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材中第三單元圍繞“秋天”這個主題,編排了好幾篇課文。在學習課文前,我要求學生自己預習課文并觀察生活:秋天來了,你的周圍有什么變化?
上課時,我檢查學生預習課文的情況。當我提問:“秋天來了,你的周圍有什么變化?”孩子們的小手都舉得高高的:“老師,我來!讓我來!”
“天氣變涼快了?!?/p>
“田里的稻谷熟了,金黃金黃的。”
“校園里的梧桐樹葉變黃了。”
“果園里的果子都成熟了,真是瓜果飄香呀!”
我滿意地點著頭,“還有嗎?”只見郡君竹舉起了小手說:“老師,梨花開了!”說完得意地看著大家。我一愣,沒好氣地說:“梨花是春天才開的嘛!”她漲紅了小臉,在同學們的哄笑聲中坐了下去。
到了周末,我外出郊游,卻發現果園里真開出了梨花,每株樹上只有幾朵零落的梨花。那堂課一下涌現在我的腦海中,難道是我弄錯了?我找到在果園勞作的農民并向他請教。他告訴我:“這是一種返春返花現象(指落葉果樹本該在第二年春季完成的過程卻在當年秋冬季開花、抽梢、發葉的現象)。但隨著天氣轉冷,梨花會被凍死,所以不會結出成熟的果實。”
雖然這是“錯開”的梨花,但它的確是在秋天開放了。一個9歲的孩子認真觀察到這一現象,真了不起啊!可是被我簡單粗暴地否定了,由此我傷害了一顆幼小的心靈,深感自責!單獨向她道歉?似乎不妥!她可是在全班同學的哄笑聲中尷尬地坐下的呀!那該怎么辦呢?我尋找機會,要彌補我的過失。
在準備學習本單元的詩歌《聽聽,秋的聲音》時,我靈機一動,干脆帶領孩子們到田野中去傾聽大自然吧,看看能否伺機彌補過失。
于是,我帶著孩子們來到了學校里的植物園。
不一會兒,欒藝凌就說:“老師,我發現梨花真得開了?!蔽已劬σ涣?,心想:好家伙,你也記著這事呢。其他孩子也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真開了,好漂亮!”“真奇怪,春天才開過的嘛?!?/p>
我見時機成熟,便說道:“同學們,欒藝凌觀察得可真仔細!可是這秋天開放的梨花到冬天就會被凍死,因此結不出成熟的果子。上次郡君竹同學也認真觀察到了這‘錯開’的梨花,老師卻錯怪了她。今天我要表揚她,希望你們能向她學習,用心去觀察,去發現別人未注意到的,接下來請你們繼續去觀察秋天有什么變化?有什么特別的聲音?”
這件事雖然過去很久了,但它給我留下了很深很深的感觸。雖然梨花“錯開”了,但是我不能錯傷孩子。只有充分相信和尊重孩子,才能培養他們認真觀察的好習慣和敢于說真話的良好品質。
(作者單位 吉林省通化縣快大茂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