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及創新能力是高中美術教學的側重點之一,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也要有所不同。和諧的課堂氣氛是靈感激發的基本保證。逐步啟發,因材施教,達到促進創新的教學目的。
關鍵詞:美術教學;高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新課程基本標準指出:美術課程應該以學生個性和思維的發展為教學中心,運用多種教學手法,讓學生思維能夠在敏捷性、靈活性和獨立性的方面得到充分發展的空間。教學中同時要注重學習實踐,讓學生的創新能力在現實生活中得到體現。創新能力在學習上是對教育成果的體現,在學生個體上則是對國家民族能力的體現。如何發掘并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高中美術教師集體面臨的問題。
一、依據教學內容,發掘學生的開放思維
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能力發展,有著多元化的基礎背景。而美術教師則要在教材內容中,選出針對學生開放思維發展的部
分,可以從三個方面對教材進行選擇:(1)對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是否有利;(2)對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是否有促進作用;(3)能否在知識遷移上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學生作品的完成,最大的忌諱就是風格大致相同,這說明了學生創新思維的建立仍然沒有取得進展。傳統思維的突破,讓學生的思考空間能夠由單一的模仿向多方面、多角度的開放思維上發展。由于學生的思維構建處于初期狀態,不能夠獨立自主地完成美術作品的創作,因此老師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以及作業布置中給予學生作品創作的指引方向都需要有周詳的課前準備。對學生在學習上遇到的問題要耐心講解,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實際情況編排教學內容,并且對學生個體差異的兼容問題,都要考慮到位。
二、課程合理安排,培養創新思維
融合學科的特點、魅力及人文素養,將傳統的美術技能教學轉變為學科合作的課堂。例如,在欣賞課程《青瓷》時,筆者就要求學生在課前對相關資料進行搜集整理,或者詢問歷史老師進行一些根源探尋。再通過課后的集體交流,增進他們對傳統藝術文化的興趣,體現對多元化人文素養的尊重。從中培養他們對美術學科的好感和興趣,從而調動他們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利用有效合理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對美好事物自發創作的靈感和表現欲望,最終對思維開放也起到啟發作用。
傳統美術教學中,只有在課堂封閉的環境中進行“閉門造車”的教學氛圍。改封閉為開放,讓學生在美術實踐活動中充實自我,在實踐中探究藝術真諦。充分調動學生所有感官,讓他們在動手、動腦的同時,參與到學習探究和思維構建之中,親身感受、直觀體會、認真觀察、勤于動手等行為方式,能在美術課堂上產生新看法,提高美術技能、發掘美術情感,并進一步對創新思維加以培養。
三、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個體的思維創新
美術精神的精髓,就是創新思維本身。而學生階段的創新思維,通常都沒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引導,因而在學習造詣上沒有什么驚人的表現。懵懂狀態的創新精神,缺少的就是學習引導和思維促進。以個體為單位,進行創新思維促進,是美術教學在新課程領導下的必要教學引導。筆者對這方面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同樣一個面部素描的命題作業,收上來的作品卻是各不相同的。美術教師就是要利用這些細微的區別,對學生個體的美術技巧和長處有所了解,然后對這些長處加以發掘,使其形成自我的創造性思維,并同時強調讓學生結合自身的實際條件,自信自主地表現出自己的內心看法。
四、總結
老師是學習的引導者,而學生作為學習的個體,在藝術表現和藝術追求上都有著不同的個人差異。美術學科的教學,是啟發學生藝術興趣的探索之路,也是讓學生從以學習藝術的基本思想為基礎,提高到從生活中發掘美術的高度。從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為學生今后無盡的人生學習道路做好鋪墊。
參考文獻:
[1]朱雪琳.高中美術新課程教學實踐探討[J].科技信息,2009(19).
[2]王麗麗.高中美術教學現狀及創新[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03).
[3]陸云.淺談新課改下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問題及對策[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09(12).
(作者單位 江蘇省宿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