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策略,從改進方法、整合資源、優化過程、激發情感等方面入手,著眼于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提升學生人文素養、放大體育功能效用、提高體育教學成效,讓學生身體、心理同步發展、同頻共振,不斷推進素質教育教學的進程。因此,教學實踐中,教師要貫徹新課程改革精神,增強自身的履職能力,發揮自身的示范引領作用,有效整合利用體育教學資源、內容、方法,為學生的成長進步營造一種寬松、和諧的環境。
一、增強履職能力,發揮引領作用,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
俗話說:“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體育教學中,教師要緊扣素質教育教學的脈搏,從報紙雜志、現代傳媒上學習新型教學理論、前沿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文化底蘊,增強自身的履職能力,充分發揮自身的示范、引領、帶動作用,造濃“親師信道”的教學情境,同時,走進學生中間,與學生進行交流、對接,溝通、對話,了解學生的體育技能、感知能力、情感愛好,傾聽學生對體育教學活動的意見、建議,對這些意見、建議進行梳理、整合,對有利于教學活動深入開展、有益于學生健康成長的建議在教學實踐中加以利用,使教學活動更加滿足學生的身心發展、成長進步的需求,為學生創造一種情景交融、生動活潑的樂學情景。
二、創新教學策略,整合教學內容,增強體育教學的生動程度
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體育教材,對體育教學內容進行有機整合,以現行體育課本為基礎,圍繞推進素質教育教學進程,促進學生快樂成長的教學目標,對體育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的補充、調整與完善,使體育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學生身心發展、成長進步的實際,全力促進教學相長。教師要對教學順序進行調整,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體育技能將教材中的項目進行再次整合,將體力消耗較大的運動項目與相對輕松的體育項目穿插進行,使體育教學張弛有度,緩解學生的疲勞程度,也可以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主觀意愿變換教學順序,使體育教學活動更加符合教學實際需求。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從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來確定教學內容。針對學生對武術教學內容比較感興趣的現實,我在教學中選取一些難度適中、適合學生運動的武警擒敵拳作為教學補充,學生對一招制敵的運動非常感興趣,學習熱情較高,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訓練,滿足了其學習、運動的需求;針對女生比較注重形體美的心態,我將“健美操”教學引入課堂,較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情感,學生對運動產生了興趣,也主動地參與到了其他體育運動中。
三、引入電教媒介,運用信息媒體,創設形象直觀的教學情境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以多媒體為代表的新型教學方法已廣泛應用于體育教學之中,不但改進和優化了體育教學過程,而且為學生提供了直觀形象、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了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為學生提供一些課本以外的知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在一些體育動作的教學中,教師往往運用“講解、示范、模仿、指點”的教學方式,但對一些比較煩瑣的動作,盡管教師費盡口舌地講解,多次身體力行地示范,但由于不能對示范的動作進行定格、分解演示,學生由于對動作領悟不深,一時難以掌握。如蹲踞式跳遠助跑與起跳相結合的技術教學中,學生對于一連貫的動作要領難以掌握,教學效果不好。此時,教師在教學中采用多媒體手段在室內課上補充教學,運用電腦將畫面進行分解、定格,讓學生觀察,熟悉分解、分步動作的要領,引導學生通過揣摩、領悟、練習,較好地提升教學成效。在激烈的體育運動后,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方法為學生播放一些舒緩的音樂,放松學生的身心,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提升體育技能,學會快樂運動。
四、推行陽光體育,拓寬教學渠道,放大體育教學的功能效用
教師要注重融合各種校本資源,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踐學習體育技能,構建起“課內主導、課外拓展”的教學模式,讓體育走進學生的心靈,使體育教學切合教學實際與學生發展實際;通過組織學生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教學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各種體育運動、體育比賽,深化體育教學成效,拓展體育教學空間,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共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此外,體育教師還要向學生介紹一些衛生保健與急救常識,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人文素養。
(作者單位 江蘇省啟東市寅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