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究性學習的主要思想在于主動地去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通過各種情境的假設來引出問題,讓學生在這種情境之下解決問題,從而達到教學的目標。新的時代,對我們的教學方法也提出了考驗,我們不能再拘泥于原有的教學方式,要勇于創新,使用探究性的教學方法,使我們的學生更加適應社會。
關鍵詞:初中數學;創新;探究性教學
數學屬于發散思維學科,要想學好這門課,一定要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學會創新,多角度去考慮問題。探究性教學也是一種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它能提高實踐能力,并且還會有利于今后的學習發展。
在現在這個信息化的、多元化的社會,我們不能再一味地認為原始的就是好的,我們要勇于創新。對教學也一樣,首先要對教學方法進行改變。
一、結合新課程標準,深刻認識探究性教學的理念
在現在這個現代化而且信息化的社會中,只有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會得到更好的發展,所以對于教師來說必須要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的學生。新課標中也明確地提出了要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學習文化知識,讓他們不僅僅學會科學知識,還要學會學習的方法和實踐的能力。
二、初中數學“探究性”教學的一般模式
1.創設情境
創設情境也就是說在數學的課堂上進行的一些實驗性質的活動。在建立這些活動時就需要先創設一些情境,比如說講故事或是游戲等等。通過這些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并且基于這種熱情,學生也會樂于去解決問題。通常情況下情境的建立都是依據于現實中的問題而改變的。
2.提出問題
在情境創設完成后,一般情況下學生們都會產生一種研究的想法。這個時候,教師就要適當地提出問題,讓學生在這個情境之中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對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探究,主動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個過程是不可能一次就完成的,所以要反復地進行思考、交流,然后得出一個統一的結論。同時老師也要和學生們進行合作,在適當的時候幫助同學。
3.溝通和思考
這里的溝通是指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以及學生之間的交流,通過交流,學生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將這幾種方案進行討論,最后提出一個合理的方案。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必須要進行適當的引導,對于學生們在這其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引導性解決,并且給出合理的建議。
4.分析總結
在整個探究性學習中,最后還是需要學生們在反思中總結出有用的知識,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論,進一步提高自己。作為老師,也要不斷地指導學生對已有的知識進行梳理和總結。
三、探究性教學的具體方法
1.創造一種輕松的探究氛圍
在一個輕松愉快的環境下,更有利于學生進行學習。在一開始的情境創設中,就要將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出來,提出問題,可以很好地使學生了解學習的目標。
2.在教學活動中一定要以學生為主體
因為對于學生來說,書本上的知識大多都是很抽象的,所以對于所學的知識最好要具體地抽象出模型,能讓學生通過具體的實際操作理解數學的原理和知識。
對于探究性學習,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其中的過程,并且在這個過程中采用多種多樣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還要培養學生對材料的搜集整理的能力以及創新的意識。在開始的時候,我們可以慢慢來,讓每一個學生都明確所要探究的問題,然后再進行下一步,盡量使每一個學生都不掉隊。
3.鼓勵學生參與,創新思維
對于數學來說,對于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法往往并不是唯一的,它會有多種多樣的解決方案,這也表明了數學的開放性,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僅僅要教學生書本上的知識,同時還要發散學生的思維,尋找其他的解決辦法。對于這種多種答案的題,要讓學生都參與其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提出各種可能的情況,并且從中找出可行的方案。例如下面這道題,根據規律在括號中填數,并說明理由,3,5,7,( ),( ),( )。這道題就可以從不同的方面去考慮,如果把它當做一個奇數列,那么答案就是9、11、13;但如果當做是大于3的質數并從小到大排列,那么答案就是11、13、17。
對于探究性的教學來說,“探究是主要的實施方法”,同時在這其中一定要把學生作為主體,老師只是一個引導的角色,同時還要在不斷的實踐中總結,在總結中反思,在思考中提高。
對于數學的教學來說,不斷地探索是數學發展的原動力,而教師不僅僅是一名引導者,同時也應該是學生的合作者,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以學生的發展為目標,在教學中積極使用探究性學習的方法,使學生能夠在學習中有一種親身經歷的感覺,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地去探索數學,這樣我們才會使學生具有自主學習和創新的能力,使得培養出的學生更加符合現代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呂雙俊.淺談探究性學習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應用.東西南北:教育觀察,2012(5).
[2]覃梅芬.淺談探究性學習在初中課堂上的運用.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6).
(作者單位 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教學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