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下高三化學教學要以考綱為基礎,重視學生基礎知識的教學,凸顯三維目標的培養,將探究思想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從而達到有效教學。
關鍵詞:新課改;高考;化學;有效教學
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認真分析近兩年高考理綜(全國課改卷)化學科知識分布等相關信息,對揭示新課改后高考命題特點、領會高考命題精神、指導高三化學教學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新課標《高考考綱》要求
《高考考綱》指出:為了利于選拔具有學習潛能和創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測試為主導,將在測試考生基礎知識上,全面檢測考生的化學科學素養。化學科命題注重測量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重視理論聯系實際,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科學技術、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以促進學生在三維目標等方面的全面發展。與課改前的考核目標與要求相比,現在更注重學生能力和素養的測試。
二、高考理綜化學試題(全國課改卷)給我們的啟示
從去年(2011年)新課改的高考試題看,命題已基本與新課改理念接軌,即:以高中化學基本知識為載體,在測試考生進一步學習所必需的知識、技能和方法的基礎上,以能力測試為主導,全面檢測考生的化學科學素養,尤其是學科內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作為高中化學教師,我們應在研究狀態下工作,在深入細致地研究化學學科考試大綱的基礎上,把主要精力放在課程標準的挖掘上,緊扣課程標準,圍繞課程標準用好教材,而不要拘泥于教材展開教學,并適當、適度地擴展整合。
1.在夯實基礎知識上多下工夫
高考必考必修1、必修2和選修4的內容。通過分析可發現試題不僅關注學生對單一知識點掌握的熟練程度,更關注學生對這
一知識點認識的深入程度和拓展程度,還重點考查學生對化學學
科基礎知識體系的理解和掌握情況。所以我認為除了重視課本有關知識之外,還必須注意和加強以下幾點的教學:(1)無機元素化合物知識;(2)陌生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方法;(3)如果不教選修5則有機元素化合物知識也需拓寬,這樣才有可能達到必考知識內容的
要求。
2.重視能力培養,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引發學生思考是非常關鍵的,一定要讓學生動起來,腦動、手動是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的核心。所以,在創造條件的前提下,應該加強探究實驗教學。
3.充分體現新課改倡導的三維教學目標
教學中重視選用與生活、材料、能源、環境、生命過程、信息技術等方面的素材,培養考生在平時的學習中主動關注現實生活中
與化學密切相關的熱點問題,這樣才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關注試題研究,把握命題方向和題型特點,高效指導學生學習、備考
教學中適當選擇體現知識、方法、能力綜合等特點的題目,通過對一些典型問題的探究,配以練習,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綜合能力,促使學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績。
三、新課標下高三化學的有效教學
高考給我們的啟示是我們有效教學的基礎。新課程改革已全面鋪開,現在已經是我們實施的第五年。在這五年的實踐中,借鑒了別人的經驗,同時我也總結了一些經驗。
1.新課程教學過程的精心備課
新課程是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教學出發點。課前要精心準備,教師準備得越細致教學時就越游刃有余,不僅要鉆研教材,還要備學生,也需要備突發事件的處理等等。在我們學校,年級組始終堅持集體備課,同課教師共同討論一周的課怎么上,集體研究方法與過程,首先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再思考怎樣激發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精心備課,加強基礎知識教學,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2.新課程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
在教學中,教師應發揮教學的主導性作用,讓多樣性的知識成為學生提高認知能力的途徑;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幫助學生制訂適當的學習目標,并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要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要創設豐富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導學案的使用有利于新課程教學。新課程教學,突出了人際交往,師生間、生生間合作意識的增強,競爭意識的增強,變過去教師硬性灌輸為教師引導下的學生自覺接受。學生層次不一,教學時間緊張,如何做好這個工作自己還在不停地探索。
3.新課程教學要滲透“探究性”思想
新課程背景下的探究性教學,是以新課程的“三維”目標為依據,以現行教材為基本素材,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通過師生和生生的互動發現問題,產生探究主題,進而通過對材料、案例的分析(分析法)、邏輯推理(分析思辨法)以及實驗(實驗法),最終釋疑并獲得結果的活動。探究性教學鼓勵并引導學生對已知知識進行一次“再發現”,從而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找到一種“研究”的感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
實施探究性教學需解決的幾個問題:
(1)探究與知識基礎的關系。探究性教學必須以基礎知識為基礎。我們在實施探究性教學時,不能一概否定傳統的“接受式”教學,應在兩者之間尋找一個結合點,以實現二者之間的整合。
(2)過程與結果的關系。新課程理念下的探究性教學注重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師在教學中設置問題情境,通過師生的“交互”作用,重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4.新課程教學要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文化多元化的信息時代,學習是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是新課程化學教學的拓展延伸,是提高化學素養的重要途徑,學生通過課外廣泛閱讀可以逐漸提高獨立閱讀能力,并能在自主探究中學習、運用化學知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直接動力,而課外活動則是一個自主學習、自我提高的過程,沒有主體強烈持久的學習興趣作依托,閱讀勢必將流于應付,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求知欲,因勢利導,把他們的興趣激發出來。
5.教材的使用
我們在高一高二學習了必修一、必修二、選修四《化學反應原理》和選修五《有機化學基礎》,到了高三就直接復習了。這樣處理教材有欠妥之處,但是要繼續學習其他的選修課本,時間又有限,怎么處理這個問題,希望得到各位專家、同行的指導。
(作者單位 陜西省渭南市鐵路自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