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普通高中體育課程標準》中強調,應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要激發其運動興趣,培養其終身體育的意識。同時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突出其主體地位,提倡要在尊重個體差異的同時,確保每一個學生得到發展。新課標突出強調要尊重教師和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選擇性,換言之,在新課改中,體育創新教學所主張的并不拘于形式和內容,而主張以學生為主體,以健康為基本出發點,形式多樣地進行教學。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體育;教學方法;創新
教學過程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動態過程,故而有了“教學有法,但無定法”之說。千篇一律、簡單、機械的教學只能讓學生趨于被動,思想被束縛,而這也是新課改所摒棄的。因此,體育教學方法的創新“貴在得法”。文章結合教學實踐中高中體育的創新教學作簡要論述。
一、教學互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新課程改革認為,教學過程應是幫助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且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能懂得如何學習,從而掌握學習的技巧。毫無疑問,這一過程也就是師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因而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教學方式的改變,力求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及技巧,讓學生學會學習。作為新課程改革的核心任務之一,教師教學方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之間的關系是緊密相連的,學生欲掌握高效的學
習方法,就離不開教師的積極引導。由此,新課程改革是為了有效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其更具有創新性及實踐性的精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探索,通過一定的方式來保證師生的多邊互動,最終引導學生掌握有效的教學方法。
當然,這與良好的課堂氛圍是分不開的。比如教學生掌握“三步跨籃”的技巧,教師就應該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然后在學生已有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掌握相關技巧后,可以根據自身實際進行創新,通過學習、思考后找出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這樣,既有利于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也能有效地促進學生體育能力及體
育意識的形成。
二、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
首先,學生個體客觀上存在一定差異,“新課標”特別注重強調關注學生的差異。創新教學要根據學生的特點而區別對待,尤其要根據學生的年齡階段特點,在生理和心理上采用不同的方法來進
行教學。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對學生的全面了解為前提,包括學生的興趣愛好、家庭環境、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和技能基礎等。如在籃球三步上籃教學中,有的女同學運球還存在困難,教師就可以先讓她們進行運球練習。
其次,要注重對體育文化素養和基本操作技能的講解、練習。創新是在基本技能的基礎上進行的,雖然在新課改中強調以學生
為主體,但并沒有將教師的主導性放置一旁,相反更注重學生在教師組織和引導下來完成練習,從而培養其技能。教學方法強調的是在掌握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生出新的方法和思想。如果忽視了這一點,創新就會被架空,發展也就無從談起。教學中,在進行統一指導的基礎上,教師要對具有某方面特長的學生予以傾斜。如在中長跑教學中,對具有突出特長的學生不僅在方法上予以單獨指導,還要在學生的練習中,從跑的技巧方面進行指導。如兩人一組比賽,在跑后討論腿部運動和速度的關系以及擺手對速度的
影響。
三、巧用媒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體育教學中,涉及許多技術性的諸如翻轉、騰空等動作,而教師進行單純的示范無疑是費時費力。這就需要教師積極運用各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輔助教學,幫助學生快速、準確地掌握相關動作,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課堂教學手段也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多媒體等各種現代化教學輔助設備越來越廣泛地運用于課堂教學中,對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如進行“跨越式跳高”的教學,教師很難清楚、準確地給學生將這一動作示范清楚,而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則會事半功倍。教師可以通過動畫的方式將相關動作要領展示給學生,如將“跨越式跳高”通過動畫的方式分解成為助跑、起跳、騰空、落地四個連貫動作,讓學生認真觀看、體會。由于多媒體的獨特優勢,教師在展示技術細節的過程中還可以選擇慢放或者暫停等等,有效加強學生對相關要領的掌握,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合作、探究,無疑能幫助學生快速、準確地掌握相關知識。
四、寓教于樂,提倡快樂教學
有人曾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
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的有效作用。”的確,快樂作為一種體驗,一旦主體在活動中得到滿足感,興趣就會轉變為一種原動力,從而促進自主學習。因此,在高中體育教學中,要實施創新教學,就應提倡快樂教學,我們常見的游戲教學、比賽教學、活動教學等都是較為有效的方法。
實施快樂教學需要充分利用學生生活中的學習用品和用具,并以情境的形式來進行,讓學習成為一種“快樂”,引導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如在對跑的技巧訓練中,教師以書包為“器械”,讓學生(模擬為戰士)身背書包(戰士的背包)從規定起點出發(走跑交替練習)跨越障礙(如跳書包、跨書包等),最后到達預定目的地,舉“包”(負重練習)歡慶,最后在“安營扎寨”中做放松練習。再如在體操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加入舞蹈成分,這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塑造學生的形體也有積極意義。
五、提倡合作,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教學方法的應用除了培養學生的基礎技能外,還要注重
創新能力的培養。新課改中提倡以合作組織教學,讓學生在交流、討論中掌握基本的理論方法,在鍛煉中通過合作完成共同的任
務,取長補短。因此,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以合作的方式來進行鍛煉。
如在快速跑的教學中,教師以白紙為基本的“器械”,引導學生自制接力棒、小飛機、紙壘球等教具,然后在教學中應用這些“器械”進行練習。如在制作接力棒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討論,接力棒如何做,怎樣才能有利于接力,在接力中如何才能保證接力棒不掉落等。通過合作,學生能在交流、討論中得到不同的理解,再練習,效果更佳。
總之,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創新教學,讓方法成為指導,讓學生在快樂學習中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盛紅艷.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體育教學法的創新探析[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9(09).
[2]李建明.談新課程標準下體育教學方法的創新[J].新課程學習:上,2010(10).
[3]王傳平,吳文江.體育教師如何應對新課程改革時期的體育教學[J].科技創新導報,2009(25).
(作者單位 江蘇省吳江市盛澤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