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程教學改革是當今高職教育加強內涵建設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針對植物組織培養課程實踐性強的特點,結合組培苗生產企業的實際情況,采用理實一體、項目教學的模式,對教學理念、課程內容、教學方法、課程考核等方面進行改革、實踐。
關鍵詞:高職;植物組織培養;教學改革
植物組織培養是生物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隨著我國職業教育的迅猛發展,對職業院校的植物組織培養課程也提出了更
新、更高的要求。
一、深入企業,認真調研,制訂課程標準
工作崗位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從業人員應具備哪些技能和素質,
企業最有發言權。高職教育中傳統的課程體系還是圍繞學科知識體系開展理論和實踐教學的,這與企業崗位要求存在矛盾。因此在課程改革之前,首先要深入企業,對組培苗生產崗位進行分析,確定崗位核心能力及崗位項目,形成對應的課程標準。
二、聯合企業、行業專家,編寫植物組織培養配套教材
通過聯合企業、行業專家對組培苗生產崗位進行分析,了解植物組織培養的發展方向、企業的工作過程、企業對人才培養的要求,有目的、有方向地改革課程、培養人才,提出核心能力要求,開發編寫植物組織培養配套教材。校企聯合開發編寫教材,既有針對性,又兼顧了知識的系統性。
三、配合新課程標準及教材改革教學方法
高職教育中一直在強調“實用、夠用、發展”,而在傳統的教學體系中,我們一直沿襲著重理論、輕實踐、面面俱到的教學模式。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束縛了思維發展、不能充分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對企業崗位所需的工作技能,也不能很好地掌握與運用。
因此,教師要對課程內容進行分析,使之貼近生產實際,找出課程各部分的知識點、技能培訓目標和任務,提高實踐教學比例,采用理實一體、項目教學的模式改革課程體系,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知識面要寬,理論扎實,而且要求動手能力強,因此必須提高教學水平。
教學過程中課堂與崗位的統一。按企業的崗位能力要求,將理論課和實踐課相融合、校內學習和校外頂崗實習相結合。學生在校內完成理論和實訓的學習,對于一些難以在校內實訓基地開展的項目,就可以充分發揮兼職教師及校外實訓基地的優勢,將“課堂”搬到企業。在企業完成頂崗實習,由企業技術人員根據企業生產實際情況安排、負責學生的技術指導、理論授課及考核,完成教學計劃,專業教師加以監督以保證教學質量。
學院定期舉辦技能大賽,參照職業標準和企業崗位能力,制訂比賽內容和標準,評選出優秀學生參加省級或國家級職業技能大
賽,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四、改革完善教學評價方法
引進企業標準,建立試題庫,采用理論與實踐考核并重的評價體系,對于在企業完成的科目由校企聯合制訂考核辦法。
1.作業形式改革
傳統的教學模式要求學生能夠按時、按要求地做好課后的練
習和作業題,學生的作業都在紙上,對高職生的培養沒多大意義。因此,要改變作業形式和內容:作業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可以是書面的,也可以是課件,更多的應該是實踐作業。作業內容要突出實踐技能的培養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2.考核方式改革
考核方法很多,諸如:口試、現場操作、試管苗的污染率、組培苗移栽的成活率等。在考核上要加大平時學習的考核,改變一次考核定分的現狀。教師可以在課后或平時給學生提出一些問題,給學生思考、準備的時間,讓學生上網查找資料,與教材對照,弄清楚后再交作業,也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操作任務,根據完成情況給分。
課程體系建設是教學基本建設中最具基礎性的核心工作,其水平、質量和成果是衡量專業教學質量的重要標志,是深化教學改革的依托。
參考文獻:
[1]郝亮,牛曉靜.論高職學生知識、能力和職業素質培養.才智[J],2011(22).
[2]鄧澤民.職業教育職教模式[M].2版.中國鐵道出版社,2011.
(作者單位 遼寧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