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盡管體育教育是高中課程中不可缺少的課程之一,但現在的高中體育教育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關注。隨著體育事業的飛速發展,體育課程逐漸呈現專業化和多樣化。然而,體育教育作為體育事業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應該高質量地完成新時代體育事業。如何能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鐘內,高質量地完成體育教學,是每一個體育教師值得思考的內容。要想實現新課標下的高中體育課堂有效性教學,就必須制訂系統的、可行的教學策略、新型的教學思路和教學理念,主要探討高中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高中;新課標;體育;課堂教學
長期以來,我國高中體育素質教育在不斷改革和發展,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也在不斷更新。但是,隨著時代的前進和發展,有一些根深蒂固的教學手段仍然沒有得到改進,傳統的教學模式也與新時代健康人才培養目標格格不入。要想適應新課標下的體育教學改革,就應該從學生的主體地位出發,創新教學模式、注重能力培養等方面對學生進行耐心培養,使其成為新時代的健康人才。具體來說,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平等對待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程標準認為,課堂是教學的主要陣地,學生是課堂的主
體。要想實現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盡量做到尊重和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高中時代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能對事物作出準確的判斷。此時,如果體育教師對待學生還停留在傳統體育教育階段,將其視為知識傳授的“靶子”,這樣的教學是不會成功的。此外,高中階段是學習知識的高峰期,高中的文化課程設置較多,學生的課余生活不是很豐富,課余時間也相對較少,體育課程在這時的作用就很重要
了。能否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緩解學生學習的壓力,靈活設置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其他文化課的效果。
二、精選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
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習
興趣。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教師首先應該了解學生適合什么樣的教學內容,適合什么樣的教育方法,達到提高學生積極性和學習效果的目的。
教師考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時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制訂一整套適合學生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的
教學內容,促進學生身心積極發展。第二,要從學生的具體實際出發,從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特征、技能基礎、個人身體狀況出發,制訂系統的富有特點的教學方式和內容。此外,教師進行教學時,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針對不一樣的學生情況制訂差異
性的輔導式教學模式,努力做到對每一位學生負責。
三、適當利用多媒體資源,豐富教學環境
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與時俱進,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和多媒體資源,對學生進行多形式的教育。同時,體育教學內容比較抽象,實踐動作復雜多變,學生難以理解。加上電教手段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使學生方便理解與吸收知識,有利于模仿和進行體育鍛煉,還能使學生產生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通過慢鏡頭和定格瞬間的運
用,生動形象地將動作分解,并展現在學生面前,透徹具體地剖析了整個運動過程,創設了豐富的教學環境。豐富多彩的畫面、聲畫并茂的表達形式,還能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將獲得的理論知識和現場的實踐知識結合起來,促進了學生從理性認識
到感性認識的提升,課堂教學也充滿了綜合性、實踐性、趣味性和生動性。
四、重視心理素質培養,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
素質教育的今天,體育教育不僅是注重身體的單一目的性課
程,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都應是體育教學的重要目標。教育是教育人的活動,是一種人教育人的系統性、專門性、專業性的組織活動。體育教育應該是教育人身心發展的課程。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身體強健了,但心理素質卻降低了。只有強健的身體,沒有較強心理素質的人們是無法被稱為健康的人的。體育教育被稱為培養人身心的學科。在新課標背景下,體育教學就應該積極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可以多形式、多手段地進行,積極做到心育與體育并重,健身與健心并行。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還要使學生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與思維方式。
體育是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是高中階段的重要課程之一,是積極提高高中體育課堂效率、有效性完成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舉
措。充分調動教師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促進體育教學有效性的發揮,不僅能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還能使學生保持良好的情緒和健康的心態投入到平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意義深遠。當然,在實施高中體育課堂有效性教學的同時,教師還應善于總結,不斷創新,并借鑒優秀,敢于實踐,創造一套適合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體育教學方式和模式。
參考文獻:
[1]孫亞林.對新課標下高中體育課堂教學的認識[J].考試周刊,2011(25).
[2]葉華.新課標下的體育課堂教學[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09(10).
[3]王麗.淺談對新課標下體育課形式轉變的一些看法[J].學周刊,2011(25).
[4]趙曉東.淺談在新課程下對上好體育課的認識[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6(4).
[5]楊永微.論新課標下體育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的轉變[J].少年體育訓練,2010(2).
(作者單位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鄭集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