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適應新課程標準、怎樣成為學生學習中的合作者?”從教學觀念、教學過程、教學手段三個方面做了一定的闡述。
關鍵詞:新課程;化學教育;探究性學習
化學新課標在理念上發生了顯著的變化,提出了四個任務:提高化學科學素養、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這在一定程度上給現有的化學教師提出了挑戰:怎樣成為學生學習中的合作者。
一、觀念要從化學教學轉變為化學教育
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化學教學的第一任務,就是要貫徹全面發展的方針,提高學生的素質。為此化學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認識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多姿多彩的化學,形成持續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應體現“探究性學習”的理念
化學學科本身有著自己的優勢:化學現象的千變萬化,化學世界的豐富多彩,實驗手段的多樣性,新的化學科技不斷出現。
1.備課——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
要換位思考,如何讓學生主動進入“探究”的角色,在教學實踐中摸索了這樣的備課探究思路:確定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
收集整理相關信息資料—研究學生的思維和認知基礎—設計問題—尋找探究點—設計課堂具體探究過程。
為了使探究教學在課堂中切實可行,我們的備課可以從三個
角度入手:一是從學生能力發展的角度。由于探究性教學對學生的自主性程度要求比較高,它應該遵循引導、合作、自主、創新的發展過程。二是從知識呈現方式的角度。陳述性知識只能采用部分探究,實驗性知識、策略性知識采用完整探究。三是從探究方式的角度。可采取“問題”驅動式探究、小組互動式探究、實驗探究等。
下面是我們設計的“鈉”教學中,在學生動手做完實驗的基礎上,實施“情景—問題”驅動式自主探究過程的部分片段。
①少量金屬鈉的保存,通常用煤油液封,這說明鈉的密度
(大于、小于)煤油的密度(0.8 g/cm3)?
②金屬鈉可用刀切割,這是因為鈉 ,其切割面呈
色,久置則 。
③金屬鈉投入水后 (浮、沉)在水面之
(上、下)。這說明鈉的密度 (大于、小于)水的密度(1g/cm3)。
④鈉與水反應時熔化成 ,這說明該反應是
(放、吸)熱反應
⑤金屬鈉加入滴有酚酞的水后,溶液顏色由無色變為
色,這說明 。
⑥鈉與水反應伴隨有嘶嘶聲,這說明反應 。鈉與水反應,產生的氣體從理論上推測應是什么?如何驗證?
通過這種探究性教學的設計,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了廣闊
的思維空間。
2.引導——創設“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系統
學習的主體應是學生,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和探究活動中去。可以設計如下問題:
①配制銀氨溶液過程中,滴加2%稀氨水,至最初產生的沉淀恰好溶解時為止,不能過量,為什么?
②直接用硝酸銀溶液與乙醛作用,能發生銀鏡反應嗎?為什么?
③銀氨溶液的成分是什么?銀鏡反應的方程式該如何寫?隨著探索性問題的深入,逐步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現象、結果,最終得出結論。
3.啟發——營造“教會學生學習”的課堂氛圍
學習活動依賴于學生自身的智力活動,而思維則是學生學習
中主要的智力活動,教師應傳授學生正確的、靈活的思維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我們一方面要轉變傳統的思想觀念,從培養學生的能力和素質出發,確立明確的素質教育目標;另一方面,要善于啟發學生的思維,訓練學生的正確思維。
三、手段應體現新時代特點
隨著時代的發展,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賦予課堂教學更廣闊的空間。例如在講述有機化學形態結構時,充分利用模型或動畫把化學形態結構展示出來,學生感到生動有趣,同時對知識的理解也更加深入。教師也可以自制和利用現有的化學課件、截取電視相關資料,利用錄像、投影等,還可建立習題庫、實驗錄像、課件庫等。作為化學教師要努力創造條件,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化學課堂效率。
(作者單位 陜西省渭南市蒲城縣堯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