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在高職院校開設文獻檢索課程以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和信息檢索技能的需求越來越迫切。但就當前高職院校文獻檢索課程的開設現狀來看,情況卻不容樂觀。要改變這種不良的現狀,可以從文獻檢索課程的開設思想認識、教學內容、開課時間等方面進行改革和完善,最終培養具有高信息素質的人才。
關鍵詞:文獻檢索課程;教學;發展對策
隨著人類“知識經濟時代”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文獻信息查詢的重要性。整個社會高度信息化和網絡化,一方面使信息的查找更加快捷和準確,另一方面也對個人的信息意識和信
息檢索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現代大學生,如果不懂得利用信息系統和信息檢索工具在浩瀚的網絡中查詢自己所需的信息,就談不上對信息進行加工、分析和開發,也就不能及時獲取并利用有效信息,從而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因此,在高職院校開設文獻檢索課程以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和信息檢索技能,這個需求已是相當迫切。
一、高職院校“文獻檢索”課程的現狀
《文獻檢索》是在《圖書館學》《目錄學》和文獻檢索工作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研究檢索的理論和方法的一門課程。文獻檢索課的教學目的是增強學生的情報意識,使學生具有檢索文獻的技能和分
析、加工、評述、利用文獻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以適應知識經濟時代對人才的需求。這門課程在我國高校開課已有20余年時間,但最近幾年,有些院校的文獻檢索課程卻出現了不景氣的現象,有的學校出現了滑坡,開設不久就被取消,有的學校是將此門課程作為選修課程開設的,還有的學校甚至根本
沒有開設文檢課。像我校(江蘇牧醫學院),僅在食品科技系和信息工程系的各個班級作為專業選修課開設了該門課程。
出現以上現象的根本原因還在于課程本身,多年來,文檢課程改革緩慢,教學基本未變,與社會發展的需要不相適應,幾乎到了“自生自滅”的狀況。主要問題可大致歸結為以下幾點。
1.思想認識有所偏差
文檢課在高職院校的開課率較低,大部分院校的文檢課是作
為選修課開設的,所以,學生對其重要性的認識程度也僅僅局限于這是一門可有可無的課,上課時自然可聽可不聽。對于文獻檢索,不少學生甚至老師都認為只要成功的到圖書館或網絡上查找到相關信息即可,而對于上位類、下位類、分類號、關鍵字等專業術語是什么都不太清楚,以至于學生在館內借閱時像無頭蒼蠅,到處亂找,上網搜索時也只是在搜索引擎中輸入一兩個詞目就算是檢索了,無所謂要系統學習檢索的方法。此外,還有些其他錯誤的觀念和認識也阻礙了文檢課的發展。
2.教學內容過時,課堂枯燥乏味
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的文檢課都是被當作一門理論課在講
解,教材的基本內容都是文獻檢索的發展歷史、文獻分類、文獻編排、主題詞表、檢索工具、著錄格式等一系列的理論性很強,實用性卻并不強的東西。而大多數學生學習文檢課的目的都是為了掌握一門查詢或收集自己需要的文獻信息的方法,并不需要懂得很多文獻檢索的理論原理。因此,教學內容老化,無法與學生的需求相適應,缺乏新意。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頂多使用多媒體課件講解相關知識,學生以聽為主,枯燥乏味;一般高職院校都沒成立相應的實訓室,學生難以動手操作,學到的知識也始終是“紙上談兵”,這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效果。
3.師資力量薄弱,文檢課與專業知識脫節嚴重
文檢課的開課對象是全校各個專業和班級的學生,而上文檢課的老師一般都是圖書館的兼職教師,人數不多且大多不熟悉學生所學專業,上課時只能泛泛而談,講個大概,使文檢課的內容與專業知識嚴重脫節。在教師教學過程中與學生專業知識沒有一個良好的銜接點,就很難引用學生專業的學科案例進行教學,不能給學生傳授檢索專業知識的方法技能。這樣的課教師講得就不切合實際、不生動活潑,學生學習的熱情也會降低不少。
二、發展對策
為了實現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人才的目標,開設文檢課程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全國大部分高校或多或少都開設了各類型文檢課程,以促進對高校學生的素質教育,增強學生的信息意識,提高學生的檢索技能和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信息能力和研究能力。
同時,要扭轉目前的不良狀況以更好地實現上述目標,我們應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重新認識,為“文檢課”正名
在文檢課的開設性質上,高職學院領導和全體教育工作者應對文檢課的地位和作用達成共識,從思想上高度重視文獻檢索課的開設。面向在校全體學生,把“文檢課”定為公共必修課,幫助學生培養信息觀念和情報意識。這門課程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獲取和利用情報、信息的能力,還有助于學生自學、科研能力與思維創新能力的提高。而“文檢課”在高校中以“選修課”的形式存在,只會在思想認識上誤導大學生。
并且,現在高校文獻檢索課的名稱主要是“文獻檢索與利用”“科技文獻檢索與利用”等,這些名稱在手工檢索時期是適用的。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已更多地利用網絡進行聯機檢索,“文檢課”的概念就顯得過于狹窄。所以,應將文獻檢索課更名為“信息檢
索課”。
2.改革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方式
互聯網的廣泛應用使人們越來越多地利用計算機從網上獲取信息,因此,我們應適應時代發展,以計算機檢索、光盤檢索和網絡信息檢索為骨架,重新制訂信息檢索課的教材和教學體系。選用或建設教材應時應以機檢為主,手工為輔,重點介紹聯機檢索、光盤檢索和Internet檢索,確立信息檢索方法或檢索技術在信息檢索課教學中的核心地位。
信息檢索課最好在可以上網的機房中進行,一方面可以利用教室中的互動多媒體進行實時演示,另一方面學生也可利用機房的計算機進行模擬練習。這種方法可以改變過去那種教之呆板、聽來乏味的局面,使學生上課時就能進行實踐,增強學生的動手能
力。建議通過研究型學習讓學生帶著問題參與實踐活動,一方面強調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還可以讓學生從探索性的研究學習活動中,獲取對個體成長與發展具有獨特價值的“學習經驗”或“直接經驗”。
3.加強與專業課程的融合貫通
文檢課教學改革的要求之一就是要與專業課程相融合,要把文檢課作為一種現代信息理論教育和信息管理技術,滲透于各種專業知識與課程之中,結合各自專業內容,突出其實用性;整合文獻檢索課和專業課程教學環境和教學技術,強化實習實踐教學環節。具體來說,我們可分階段讓兩位老師承擔文獻檢索課的授課任務,文檢課基礎部分則由從事文獻學或圖書情報工作的教師承擔,
主要介紹一些基礎理論知識,而專業文獻部分則由具有專業背景的教師承擔,主要介紹與學生專業領域相關的文獻檢索方法和技巧。
4.科學設置開課時間
文獻檢索課的開設時間也應加以重視,開課時間應安排在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計算機基礎和專業基礎之后,也就是在專業基礎課之后。當學生需要拓展專業知識,再讓其去學習專業工具書的檢索和其他信息檢索也不會感到索然無味、不知所云了。同時,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文獻檢索知識將有助于滿足學生對專業文獻檢索、利用的需求。
科技文獻檢索課是高職院校開展信息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新形式下,我們要更新對傳統科技文獻檢索課的認識,科學的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加強與專業課程的融合貫通,實現與現代信息環境的接軌,以培養適應現代信息社會需要的、具備高能力信息素質的人才。
(作者單位 江蘇畜牧獸醫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