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理念下的初中政治教學模式越來越新,教學方法愈來愈活,如何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精神,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用政治理論、政治思想引領學生身心發展、成長進步,推進素質教育教學的進程,已成為廣大初中政治教師的目標和追求的方向。我多年從事初中政治教學工作,在教學中注重創新教學策略、改進教學手段、優化教學過程,使教學活動貼近學生的生活、情感實際,讓學生想學、愿學、樂學政治,使學生知行合一、快樂成長。
一、聚焦成長進步,在親師信道中催生學習情感
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教師要圍繞素質教育教學的需求,緊扣教學目標,突出學生身心發展、成長進步重點,用政治知識引導學生思想進步,用政治理論引領學生健康成長。教師要從報刊雜志、互聯網絡、電視媒體、參與研討等渠道學習前沿政治理論、新型教學方式,更新自身知識結構,把握政治最新動態,領悟課程標準,理解基本理念,明確教學思路,把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細化到每一堂課、分解到每一個時間節點,認真研究教材的編寫理念、設計思路、呈現方法和教學內容,掌握教材每一框題的重點、難點、疑點、熱點,設計出科學的教學方案,用新課程標準內容規范教學行為,避免教學的繁瑣性、隨意性,增強教學的針對性、生動性,用最少的時間獲取最大的教學效益。我在教學“有肩就得挑擔子”一課時,讓學生珍惜人生最寶貴的青春時期,認識到擔當責任的重要性,做一個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會的人。
二、聚合教學資源,在情景交融中提高教學效率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創新教法,在政治教學中兼顧教學方式的靈活性與教學內容的深刻性、政治觀點的鮮明性與文化底蘊的深厚性、教學案例的鮮活性與理解接受的關聯性之間的關系,使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政治性相互滲透、相輔相成,使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符合學生的真實感受和認知規律,教師把學的時間還給學生,把講的機會讓給學生,把問的權力交給學生,發掘政治學科的內在沖突和學生認知過程中的矛盾,精心設計課堂提問,用問題情景引發學生的懸疑。在讓學生回答問題之前,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彼此配對提問,引發多數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在發表自己觀點的同時,讓學生傾聽和理解老師與其他同學的觀點與見解。在教學《認識依法治國》一課時,為了讓學生理解依法治國的含義、本質、目的和要求,我用多媒體作為學生播放《法律是我們永遠的好朋友》專題片,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探究合作的積極性,以案例分析討論活動貫穿課堂,讓學生在閱讀、列舉、討論、辯論中了解掌握道德與法律的相互關系,增強法治觀念,增強守法意識,同時,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說明遵守家規、校規、公共場所活動規矩的重要性,在培養學生各種能力的同時,提高法律意識和道德觀念,引導學生為積極推進依法治國承擔自己的責任。
三、聚集教學要素,在合作探究中放大教學效用
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整合各項教學要素,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生活,積極參與各項實踐活動,在真實的生活情景中學習、思考,不斷增強政治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教師要用政治的思想啟迪學生的思維,用生活中常見的事例,引導學生用哲學理論剖析生活萬象、人生百態、國際風云,獲得情感體驗,滿足成長的需求,理解生活、體驗生活、感悟生活,從而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學習政治知識,在生活實踐中檢驗所學的理論知識,放大政治教學的功能和效用。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要充分體現課程改革新理念,注重政治知識的邏輯性,突出學生生活的體驗性。我在教學中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創設一種學生自學設疑、自主解惑及老師點撥相結合的互動式的教學嘗試,讓學生通過觀察、思維、研討、分析來獲取問題的答案,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和帶動學生活學活用,有效達成教學目標。
綜上所述,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教師要創設學生喜聞樂見、樂于接受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勤于思考,用政治學科的內在魅力、自身的政治學識獲得學生的理解支持、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不斷提高政治教學的質效。
(作者單位 江蘇省邳州市八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