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科技的發展與進步,教師要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從實際出發,在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豐富課堂教育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培養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能力,有效地實施素質教育。
關鍵詞:計算機輔助教學;網絡;語文教學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之一,在充滿興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會高度集中,記憶力明顯提高,思維也更加敏捷。計算機輔助教學以其生動、活潑、直觀的特點,能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提供良好的情緒背景,從而有效地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下面僅就利用計算機多媒體設施輔助語文教學,談談計算機輔助教學的輔助作用。
一、化靜為動
過去的語文教學方式一般是讓學生感受“文本”想象、分析、歸納、表述、鞏固練習。遇到那些具體介紹某一事物的文章時,這種學法就顯得很單調、枯燥,學生的學習狀態也相當被動,形成了教學難點,現在有了計算機網絡及多媒體設施,情勢發生了很大改變。計算機動態的演示,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直觀感,立體感和動態感等方面的不足。運用這一特有功能,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變靜為動態,化枯燥為生動,將課文靜止的、粗象的文字內容變成生動、形象的音像結合的復合載體。這些生動、逼真的東西,調動了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喚醒了他們探索的欲望,使許多課文的學習成為一個頗有意思的探究過程。為教學解決教學難點,突破重點,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效果提供了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二、親身體驗
多媒體設施介入課堂,也加快了課堂教學的進程,在各單元知識點強化練習或總復習時運用課件輔助教學,使課堂教學節奏緊湊,教學效率提高,為四十五分鐘“擴容”。語文教學中指導學生駕馭互聯網這個工具熟練地使用網上的語文教學資源,能激發學生創造性地改進自己的學習方式,能最有效地培養學生搜索信息、選擇信息、管理信息、分析加工及應用信息的能力,對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和信息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幫助。學生在多媒體的環境下真正實現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深刻的思想、精彩的內容與豐富的情感,學生切身的體驗和感悟,是單純用口頭語言描述所無法表達的。
三、陶冶情感
情感對人的認識和行動起著刺激的作用。情感方面,多媒體教學設施也發揮其獨特的優勢。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激發和陶冶學生的情感。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增設疑問,巧設懸念,激發學生獲取知識的求知欲,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轉為主動學習。
四、共同促進
儲量大、速度快,這是計算機的功能特點。語文積累、運用教學是培養學生積累必要的語言文字,開拓抽象思給,形成學習,學好語文的基礎。教師組織的計算機輔助積累教學,必須有綱有目、涇渭分明、縱橫交錯,富有獨特的鮮明的創造性,選擇好傳統教學與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最佳結合點。計算機博大的容量,豐富的內容,開拓了思維,使學生學習內容更詳盡、全面。同時促進了教師的備課、授課,開闊了教師的視野,提高了教師的認識,有利于教學獲得大面積的豐收。
五、合理應用
在用多媒體設施輔助教學時不能濫用課件。實際上,并不是所有的課型、所有的課文都適合用計算機輔助授課的。教師應視實際情形定奪。如一些議論性、說明性的文章就不一定采用多媒體課件。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更應注意不能遠離甚至脫離“文本”,于無意間省略了學生對書面語的體驗過程,導致他們對語言文字的反應遲鈍、排斥、厭煩,甚至領悟力下降。學生一旦對課件產生了依賴性,只對圖片感興趣,便降低了對文字的敏感性,想象枯竭,影響了語文課堂教學任務的完成。因此,我們必須會用它,用好它,讓它在語文教學中大有作為。
在進行語文教學設計時,以語文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為核心,嵌入計算機基礎課程對學生的計算機技術的要求,使學生在進行語文課程理解感悟的同時將計算機基礎的技術應用進來,以文學欣賞、應用文寫作為主,應用計算機技術為輔,從而更有效、更牢固地掌握計算機基礎的知識,運用自己的計算機能力將語文學習的成果沉淀穩固下來,使之內化為自己的內涵修養。在這樣一個相互融合的過程中,學生既獲得了語文的審美教育,也增強了計算機實際操作的訓練;學生不僅要學會做事,更要學會做人;學生不僅要知識廣博,有技術專長,而且還要情趣高雅,從而進行多元智能的協調發展。總之,計算機輔助語文教學的實踐已經證明并將繼續證明,它對提高語文教學水平,促進學生的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同步發展,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跨世紀的人才具有極其深遠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蔣麗清,薛輝.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的整合:以文化變革為視角[M].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8.
[2]坎貝爾.多元智能教與學的策略[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
[3]朱立華.多元智能理論與高職語文教學的整合[J].中國林業教育,2005(5).
[4]羅曉芳.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改革思考[J].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1.
[5]李克東.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建構新型教學模式[J].學校教育現代化建設項,1998(10).
(作者單位 山西省陽泉煤礦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