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高職院校當前課程評價的方法和標準的不足進行了分析,對課程設計方案科學評價的方法和標準進行了闡述。提出多元專家對口評價、方案評定與效果綜合分析是客觀評價課程的保障,教育理念決定設計思路、課程整體設計評價的核心是項目,課程單元設計評價的要點是職業(yè)技術教育教學規(guī)律。
關鍵詞:課程評價;對口評價;效果分析;教學設計;方法;標準
課程評價是一個邊評議、邊改進、邊提高的過程,是加強課程建設的有效途徑。科學客觀的評價起到“引導”和“促進”的作用,科學的教學設計評價標準和方法是保證科學客觀評價的基礎。多元專家對口評價、方案評定與效果綜合分析是客觀評價課程的保障,教育理念決定設計思路、課程整體設計核心是職業(yè)標準,課程單元設計要點是職業(yè)技術教育教學規(guī)律,這是制訂評價標準的要點。
一、常見驗收或評比中存在的缺陷
以能力為本位的“項目課程”模式、以德國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為基礎的學習領域課程模式及“構思—設計—實施—運作”的工程教育(CDIO)模式等在國家示范高職院校中得到試點。課程改革中都有立項和驗收或者是全面改革層層評比選優(yōu)。常見驗收或評比中往往存在如下缺陷。
1.組織倉促,只評方案質量,不測學生效果
學校為了申報示范校或試點專業(yè)等內涵建設活動,急于推出課改典型,決定組織課改試點或教學設計比賽,多數是學期初發(fā)文,本學期驗收或評比。驗收或評比的措施包括聽課(1~2次)、提交整體設計(課程標準)和部分單元設計(教案)、說課(專家評議)等環(huán)節(jié),對課程教學學生能力培養(yǎng)效果缺少測試分析。也就是說,評價方法注重了方案本身的質量,而忽視了方案執(zhí)行效果的評價。
2.急于求成,評價側重模式,項目任務欠缺考究
推行“做中學”為基本思想的行動導向的課程以來,項目課程、學習領域課程、CDIO課程等在高職院校教師中從學習領會到具體應用需要“模仿—改造—優(yōu)化—完善”的過程,一門課程教學至少一個學期,從模仿到完善至少需要進行兩輪教學。在課程評價中多數是在形式上模仿項目課程、學習領域課程、CDIO課程等課程模式的初級階段。課程的項目和任務的典型性缺少職業(yè)崗位實踐專家們的考究。也有模仿學習領域課程開發(fā)過程以失敗而告終,不得再進行課程改造的例子。
3.偏重形式,標準可操作性差,專家專業(yè)不對口
驗收或評比需要標準,多數學校采用對應項目課程、學習領域
課程、CDIO課程等模式的評價標準或精品課程標準的簡化,形式
上似乎嚴密,但由于評委本身對專業(yè)崗位的不對應(如項目和任務設置是否合理,對應任務教學安排的合理性等),造成評價標準的可操作性差,強行操作勢必誤判。
二、建立科學評價系統(tǒng),客觀評價設計成果
時常聽到企業(yè)抱怨高職畢業(yè)生職業(yè)意識差、動手能力弱、業(yè)務上手慢,根本原因在于課程設計。課程評價和建設缺乏企業(yè)專家參與是高職教學受累不討好的關鍵,課程設計與教學實施相結合的評價體系是科學評價課程的基石,充分準備與層層把關是優(yōu)秀課
程教學設計產生的途徑。
1.多元專家對口評價,消除跨行誤差
基于工作過程課程改革的關鍵是課程的典型工作任務的確定。無論采用什么模式,企業(yè)一線人員、教學人員、教研人員共同開發(fā)課程是基本方式。在對課程評價時本行業(yè)企業(yè)專家、本專業(yè)教育教學專家是評價實施的權威。現(xiàn)行的課程評價評委組成多為教學、教研等崗位負責人,由多個跨行業(yè)(專業(yè))人員組成,同時對一門課程按同一個標準評價,難免對課程組成的項目和任務開發(fā)結果的典型性以及教學特性做出不公正的評判。
我們認為,課程評價程序應當由典型崗位的實踐專家(不少于3個同類企業(yè)的7個專家)和同門課程其他教師(不少于3所學校的5名教師)一起考究項目和任務的典型性和合理性,根據確定的典型項目和任務分析評價;應當由教學和教研專家評理念,根據設計者的說課匯報評價其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就業(yè)導向、做中學和做中教的高等職業(yè)教育思想的理解和應用水平;應當由同類課程
專家根據聽課和對學生測試評價教學方案中專業(yè)能力、社會能力、方法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方法和“顯性知識”“隱性知識”“技能”三大要素教學手段和教學過程安排的科學性。以上三種措施構成多元專家對口評價,消除跨行誤差,綜合評價方案質量。
2.方案評價與實施效果綜合評判,保證評價的科學性
對方案良好以上的教學設計經過效果實測進行進一步評價。一般進行2~3個單元的教學效果(隨堂測驗和抽檢)和課程完成時教學效果進行評測(書面知識的測驗、30%學生的心智技能和動作技能項目的抽測、綜合能力考核三項,按課程設計目標命題)權重按40%、60%計算效果分數。課程設計的綜合得分按方案和效果各50%計算。
3.科學組織,分級選送,確保優(yōu)秀設計的示范作用
基于工作過程課程的開發(fā)對絕大多數教師來說是新任務,理
念需要變,開發(fā)條件需要創(chuàng)造,思路需要不斷優(yōu)化,方案不斷修改和完善。所以不管哪個層次的試點和比賽都需要給教師足夠的時間,至少是期初通知,期中開始驗收評價。選送的程序應該從“課程組—教研室—系—學校”層層選送,逐步優(yōu)化,確保優(yōu)秀設計的示范作用。
三、制訂科學可行的評價標準,突出設計成果重點
制訂科學可行的評價標準,突出“因地制宜”和“因材施教”的設計成果重點是學校級課程評價的必需。
1.教學和教研專家評理念的標準應從課程內容、教學方法與方式兩方面評定
課程內容評價從課程與專業(yè)的關系、項目和任務的開發(fā)過程是否符合基于工作過程的思路來評判。教學方法與方式從“教”“學”“做”的關系處理是否得當,顯性知識傳授是否高效,隱形知識和技能采用的訓練是否科學,綜合評價課程設計中傳統(tǒng)教法和行動導向教法選擇以及現(xiàn)代教育技術應用等方面來評判教學過程的科學性。
2.實踐專家和同門課程教師評項目和任務的標準要從項目的典型性、任務的合理性來評價項目和任務開發(fā)質量
實踐專家精通的是項目和任務的實際工作過程,課程教師明白的是課程在整個專業(yè)教學中的作用和本課程中典型項目和任務的教學實施。二者權重各50%。
3.同類課程專家評教法的標準是設計的教學過程符合職業(yè)技術教育的心理學規(guī)律
傳授是顯性知識獲取的最高效方式,借助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多
媒體手段應用將傳統(tǒng)的傳授效果大大提高。隱形知識和技能的取得必須通過“做”的過程去領會和獲得,動作技能往往需要反復的“做”才能掌握。即評價教法必須從“教”“學”“做”的活動安排的科學性和實訓室、車間、多媒體、網絡、教材和參考資料等教學資源利用的合理性兩方面綜合評價。二者權重各50%。
4.實施效果的評判標準就是其單元教學目標和課程教學目標
基于工作過程課程重視學生職業(yè)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在課程整體教學目標描述中包括專業(yè)能力、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在單元教學目標中描述中的層次則應為對知識、技能、能力的具體描述,必須可以度量。
課程設計的評比或驗收是課改中的經常性工作,隨著理念的
改變,課程評價的標準也在變。
參考文獻:
[1]戴士弘.課程整體教學設計的模式[EB/OL].財經教育資源網,2008-11-24.
[2]戴士弘.職教課程評價標準的創(chuàng)新:“6+2”基本原則[EB/OL].財經教育資源網,2008-11-24.
作者簡介:
鄭春祿,男,1963-,河北滄州人,滄州職業(yè)技術學院電氣系主任,教授,研究方向:高職教育。
耿玉香,女,1966-,河北孟村人,滄州職業(yè)技術學院機械系主任,教授,研究方向:高職教育。
(作者單位 河北省滄州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