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課題采用校本教材《計算機應用基礎》,其中的第四章PPT部分的第三節課是在前面學生已經了解并掌握了啟動與關閉PPT程序、認識PPT窗口、制作標題幻燈片、插入新幻燈片以及添加文本內容的方法的基礎上進行的。本課的插入圖片雖然是新知識,但由于前面教材中學過的Word部分有類似內容可以讓學生產生正遷移。所以難度上應該不大。
【學情分析】
職高一年級學生通過上學期的學習,個人能力有了進一步提高。下學期學生正處在一個迅速上升的時期,同時,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進使他們有了在課堂上通過合作學習和自我學習的方式獲得新知識的能力。在上學期Word部分的學習中,對于Office的插入圖片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因此,學生可以自學和小組合作
學習。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掌握在幻燈片中插入圖片的基本操作方法
(2)熟練地調整圖片的大小、位置
2.過程與方法
(1)使學生領會利用遷移規律學習新知識的學習方法,培養尋找資源、利用資源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自學探究能力
(2)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以南京青奧會為主題的任務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提升信息素養
(2)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及熱愛家鄉的情感
4.行為與創新
在網絡中獲取圖片,并根據幻燈片的內容插入相對應的圖片
使之圖文并茂,體現插圖的功能。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
(1)熟練掌握插入圖片的方法
(2)掌握改變圖片大小、位置的方法
2.教學難點
能合理改變圖片的大小、位置
【教學方法與手段】
本課我將采用“創設情境法”“任務驅動法”“對比教學法”來設置教學活動,將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
【課前準備】
一組幻燈片,參考圖片。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教師與學生活動:
播放南京申辦青奧會的宣傳短片,簡介南京申辦青奧會的情況。
師:有的學生為南京申辦青奧會還特地用幻燈片制作了電子
報刊,我們來看一看(出示第一組幻燈片),同學們覺得他做得怎
么樣?
生:做得很好。
師:有什么需要改進的地方嗎?我們再來看看另一組。這兩組幻燈片你更喜歡哪個,為什么?
想不想學習在幻燈片中插入圖片的方法?
設計意圖:
利用對比突出體現在幻燈片中插入圖片的好處,圖文并茂,形象生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二、插入剪貼畫
教師與學生活動:
我們在上學期Word板塊里已經學習了插入圖片的方法,還有印象嗎?那在PPT中插入圖片的操作一樣嗎?請一位學生上來帶著我們一起試一試。
打開演示文稿,插入—圖片—剪貼畫,單擊搜索按鈕就能看到許多剪貼畫圖片。
為了更方便快捷地找到我們需要的剪貼畫,可以在“搜索文字”里輸入關鍵字,比如“運動”,就能更精確地查找到我們需要的剪貼畫。
剪貼畫插入進來之后,還要調整剪貼畫的位置和大小。
學生在幻燈片中插入剪貼畫
展示幾個作品,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根據學生評價,分析總結出評價標準,并板書。
設計意圖:
引出舊知做遷移準備,利用遷移的方法學會新知。由于部分學生可能會對Word部分知識產生遺忘,所以,還是有必要提醒用到
課本。
讓學生自己討論、總結好的作品的標準。
板書評價的標準,利于學生有目的地學習,也利于后面環節對學生的評價。
三、插入圖片
教師與學生活動:
我們知道了一幅優秀作品的標準,那能不能根據這個標準自己再插入幾張精美的圖片呢?
請大家通過自學的方式完成圖片的插入。
提示:
1.圖片可在桌面上“圖片”文件夾中找,也可以在網絡中搜索
2.可適當旋轉圖片角度達到美化的目的,時間充裕的還可以為圖片加上相框,交流展示
大家對剛才幾個人的作品有什么評價?
設計意圖:
注重過程評價和學生自評互評功能,培養審美意識與道德意
識,進一步提高要求,讓學生理解學習目的。
四、插入自選圖形
教師與學生活動:
剛才大家都做得不錯,在學習插入自選圖形時,希望有更多的學生做出好作品。
請大家打開書,看P122~123,自學嘗試插入自選圖形。自選圖形可以根據個人興趣任選。
展示部分作品,讓學生說明做法(主要是“設置自選圖形格式”方面的操作)。
再次展示學生作品,評價。
設計意圖:
引發激勵機制
培養學生個性
繼續反饋、改進
五、課堂實踐
教師與學生活動:
制作了一組南京青奧會的幻燈片,相信同學們對青奧會更加了解了,那我們一起想想,自己能為南京的2014年青奧會做些什么呢?
學生回答。
好的,那就把你的愿望寫在這里,并用今天學習的新知識,為你的愿望配上圖片。
學生制作。
設計意圖:
培養學生主人翁精神和青奧會東道主的意識,實踐本節學習內容,學以致用。
六、板書設計
教師與學生活動:
在幻燈片中插入圖片
剪貼畫位置適當
圖片大小適中
自選圖形選材恰當
【教學反思】
此節課,設計了“南京青奧”這一主題。把這節課教學目標由一維轉變成立體三維:知識、能力、情感。
在教法設計上不再是“教師帶著知識走向學生”,而是“教師帶著學生走向知識”。
首先,我為學生創設了一個主動探究、積極進取、自主學習的良好氛圍,這是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基礎。其次,設計的任務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間,學生敢于獨立思考,敢于大膽想象,并通過實踐探索實現了自己的想法,這為學生的創造性提供了展示的舞臺。
(作者單位 江蘇省高淳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