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與設計思路
《美國的利益集團》一課旨在介紹利益集團在美國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影響。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應當掌握以下三點:(1)利益集團在美國社會廣泛存在;(2)美國利益集團通過多種方式參與政
治;(3)利益集團的作用。其中,美國利益集團的參政方式為本課的學習重點。
涉及美國利益集團的歷史資料繁多,在學習本課的過程中,可以援引大量實例,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本課的教授包括兩個環節:首先,通過史料及案例促進學生對美國利益集團形成初步認知;其次,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并總結利益集團對美國社會產生的影響。
二、教學環節設計
課程導入:在美國,利益集團通常被定義為“持有相同理念與態度的人為影響公共政策而建立的組織或團體”。它們存在于政府架構之外,通過與政府的互動對選舉以及決策發生影響。
材料一:利益集團則往往代表其支持者在一系列政治活動中
表達觀點。例如,美國消費者聯合會致力于推動維護消費者權益的立法及實踐;全國農民聯盟旨在維護農民利益,推動政府出臺對農業的扶持政策;全國小企業協會致力于推動與中小企業設立、經
營、納稅及兼并、破產等環節相關的立法;美國退休人士聯盟則旨在維護退休者權益,推動社會保障相關立法。
材料一能夠幫助學生認識美國利益集團的兩個顯著特點:
(1)數量繁多;(2)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美國的協會、行會、商會、學會、工會以及各種各樣的社會團體或者得到相關企業、科研機構的支持,或者得到產業工人的支持,或者得到退休人員及失業人員的支持。
材料二:“游說”(lobby)一詞始于17世紀中期,最初是指英國下議院附近的大廳——英國民眾在那里向國會議員提出要求或請求。后來發展成為專門用于描述“游說”這一行為的詞匯。而在美國,游說者(lobbyist)通常直接在參眾兩院門外游說議員。到19世紀,游說者開始被視作公開通過金錢賄賂立法者的“表決權買家”。
材料二能夠幫助學生了解利益集團參與政治的方式——“游說”。在現代,游說者游說立法者以及代議制官員的方式已經不僅僅是在兩院門口陳情這么簡單。使用通訊工具、參加大型會議、邀約共同赴宴以及在聽證會上表達意愿等均已成為有效的游說方式。相應的,議員們也逐漸習慣于從游說者那里獲得信息、政策建議及其對某些問題的觀點。
材料三:當前,政治行動委員會(PoliticalActionCommittee,簡稱PAC)通常會協助相關利益集團將其支持競選活動的資金以公開、透明的方式提供給其支持的候選人。隨著PAC的數量不斷增加,美國有50%以上的眾議員通過PAC獲取了大部分競選經費。2010年,美國議員候選人所獲得的競選經費約有2.5億美元是通過
PAC捐贈的。
材料三幫助學生認識利益集團參與政治的另一種方式——為支持其理念及政策建議的政界人士提供競選資金。利益集團大多會支持現任者,但為了保險起見,很多利益集團同時為現任者和其他候選人捐贈政治獻金,與此同時,所有候選人都會坦然接受來自不同PAC的政治捐贈。
材料四:不同利益集團展現給公眾的形象各不相同。勞工利益集團希望樹立其為美國中流砥柱的勤勉形象;農業利益集團希望
被視為辛苦勞作為其他人提供糧食的團體;肉類、蛋類供應商則常宣揚其產品中的膽固醇和脂肪含量并沒有大眾想象的那么高。上述利益集團樹立良好公眾形象的目的不僅在于促進產品的銷售,更在于在諸多利益集團中保持有利的地位,以便于推動政府決策
向對其有利的方向發展。
材料四表明,通過樹立良好的公眾形象,利益集團能夠更有力地發揮影響。這一舉措的績效尚未能精確計量,但是,越來越多的利益集團正在開展高調的形象宣傳活動。
材料五:在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民權運動中,全國有色人種
協進會(NAACP)就“學校廢除種族隔離、住房平等以及勞動力市場的平等待遇”提起訴訟,并成功推動國會通過了此前懸而未決的
《民權法草案》。1954年的“布朗訴托皮卡案”源于一名黑人男童被一所白人學校拒絕,但最終以集體訴訟的形式提出——諸多曾經遭遇種族歧視的個人形成一個要求學校廢除種族隔離的團隊。
材料五闡述了“訴訟”這種引發廣泛關注的參政方式。如果利益集團通過多種方式仍未能實現其目標,則其可能對企業或聯邦政府提起訴訟——無論單一訴訟還是集體訴訟都能夠對被訴方造成壓力。
三、總結與提升
利益集團對美國社會的影響既有積極的方面,也有消極的方面。在學習基礎知識之后,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內容與補充資料,分組討論并總結利益集團對美國社會的影響。
1.從積極效應來看,利益集團作為影響政府決策的重要因素,為美國民眾提供了一條暢通的表意渠道
盡管不同利益集團影響力懸殊,但是,美國每一項重大立法的背后都充斥著利益集團的博弈。利益集團參與政治活動的目標或許得以實現,又或許未能實現,但是,美國制度已經為利益集團提供了一套成熟的規則體系——未達成目標的利益集團總是在積蓄力量,希望在下一項政治活動中發揮出更大的影響力。
2.從消極效應來看,形形色色的利益集團成為公眾參與政治的中間環節
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壟斷優勢”,使得力量微弱的個人在表達其政治訴求的過程中對利益集團產生了嚴重的依賴性。此外,政治競選需要的巨額經費為官員腐敗提供了土壤,美國歷史上曾多
次爆出涉及利益集團的腐敗事件。
(作者單位 山東省德州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