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激發、調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方法可以有很多種,如創設問題情境、教學內容的趣味性、科學的教學方法、適時進行激勵、增設課外知識等。
關鍵詞:學習動力;問題情境;趣味性;教學方法;激勵
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就需要學生有學習的動力。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如果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老師教,學生學,按照從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的順序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學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學習的興趣,也就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如何才能讓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創設問題情境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有了疑問才會去思考問題,才會有所發展、有所創造。而在傳統的教學中,學生少主動參與,多被動接受。創造問題情境,讓學生由過去的機械接受向主動探索發展,有利于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問題情境可用于新授課,從一開始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引入美好的情境之中,容易使學生產生學習動力。例如在初次講授“Flash”這一課程時,首先欣賞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片段,當學生們看得興趣盎然時,我問學生們:“你們看了這些作品,想說點什么?”有的學生說:“老師,我們能做出像這樣的動畫嗎?”有的學生說:“老師,難道我們自己也能制作出動畫片嗎?”還有的說:“我們能做出比這更好的嗎?”這時我抓住這個契機,高興地對同學們說:“當然可以,你們想學嗎?”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想。”“那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能做動畫的軟件‘Flash’。”師生之間達成了共鳴,在學生們最渴望得到的心里狀態下進行教學,教師的授課就不再是給予學生知識的過程,而是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學生們對所展現出來的作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渴望學到知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獲取知識。這樣學生們直接感受到了計算機帶給他們的快樂,明確學習目標,產生學習動力,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二、注意教學內容的趣味性
學生學習動力的激發是在學習過程中進行的,它主要依賴于教師的教學內容。在計算機教學中,如果能從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容著手,使學生感覺理論其實并不枯燥,那么就會激發起學生學習的動力。比如在講授“初識計算機”這一課時,可在說明開機和關機之后,就安排學生使用畫圖工具,滿足學生動手操作的欲望,然后采用邊講邊練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掌握“畫圖”的基本操作方法,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畫自己喜歡的畫,多畫多練,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學生在使用畫圖工具的過程中不僅認識了計算機的繪圖功能,同時也很快掌握了鼠標的使用技巧。又比如在介紹“窗口組成”這一課時,我會讓學生使用計算機中的紙牌和掃雷游戲,并穿插介紹窗口組成,學生在熟練鼠標操作的同時,開始認識窗口與菜單等內容,逐步認識WindowsXP。通過“畫圖”“游戲窗口”這些學生感興趣的內容的學習,學會它們的基本知識和使用方法,使學生產生好奇和興趣,激發進一步學習的愿望,并將所具有的知識和能力比較容易地遷移到新知識、新軟件的學習中去。這樣的教學內容避免了呆板的照本宣科,而是與學生的興趣相結合,在不斷滿足學生興趣的同時,學生學習的動力也就源源不斷地增加。
三、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
在計算機教學中,只有我們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才能不斷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新鮮感,從而保持學生學習的動力,使他們樂于學習想要學習。為此,可重視每次課引入任務的設計,力爭每節課都能為學生帶去一個能夠滿足他們好奇心的任務。比如在給學生講VB課程的時候,課堂上沒有長篇的系統介紹,沒有菜單功能的講解,每一節課,都帶領學生完成一個用VB設計的小課件,“星光閃爍”“按鈕行動”“生物樂園”“奇妙的文字”等等,每節課的開始,我先把課件的結果演示給學生,然后再帶領著學生具體去實現它,一個個引人入勝的小課件,學生就像做游戲一樣,整個教學過程條理清楚、層次分明、順理成章、輕松自然。又如在講授Word文字處理軟件的使用時,按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將所有內容設計為制作—張賀卡這一具體的任務,教師通過講解如何制作這張賀卡讓學生掌握教學內容,而不是孤立地介紹各部分的概念、作用和操作方法。教學時,重點難點突出,而且授課順序就是制作賀卡的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標將所要講授的內容巧妙地隱含在一個個任務當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使學生通過完成任務達到掌握所學知識的目的。在此過程中要注意任務的細化,引導學生逐步去學習和實現,保持學生學習的動力。
四、適時進行激勵
在計算機教學中,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激勵,可以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激勵措施有:(1)期望激勵。我們從著名的皮格馬列翁效應中獲得啟示,運用期望激勵學生。教師以滿腔的愛心關心每一個學生,表達自己對每一位學生的期望。在學生上課回答問題后,教師以“我希望你……”“我相信你一定能……”“你能夠……”的語氣表露對學生的希望,使學生受到鼓舞。(2)表揚激勵。在計算機教學中,教師注意多表揚,少批評,尤其對于那些學習有困難而自卑感很強的學生,教師盡力發掘其身上的閃光點,多表揚多鼓勵,幫助其樹立自信心,激發其奮發向上的動機。(3)反饋激勵。教師通過多種方式使學生及時獲悉自己的學習情況,及時反饋掌握知識情況,及時反饋學習方法的有效性。(4)成功激勵。運用分層教學,并且努力創設各種機會,如開展“露一手”比賽、“誰進步快”評比等,使每個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使學生經常嘗到成功的喜悅,不斷激發其學習積極性,產生學習動力。
讓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是每一門學科課堂教學都要重視的問題,在計算機學科教學中,這個問題又具有特殊性,從教學內容上有其難點,從上機教學的方法上又有其優勢,需要教師不斷地去探索、研究。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京市經濟貿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