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高效的課堂應該是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應該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培養能力,養成習慣,提升素質。所以,初中物理課堂應該把時間還給學生,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機會。我認為應做到如下幾點:
一、留給學生閱讀的時間,提高審題能力
問題是物理課堂的心臟,必須靠學生自己閱讀理解,抓住問題的本質,把握住問題的條件,弄清解答的方向。所以,課堂上要讓學生有充足的閱讀時間,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讓學生在閱讀中增強自信,提高審題的能力,為學生“良性循環學習”奠定基礎。
二、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提升思維能力
每次考前復習,老師都精心選題、精細批閱、全面講解,可考后卻總是不盡如人意,學生還是會的會,不會的不會。于是,老師不由自主地感慨:“還不如讓學生自己看,頭腦反而能清醒些。”其實,題海無邊,教師只有在有限的時間內教會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就是說,物理課堂上,我們要貫徹“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的思想,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引導學生學會思考、習慣思考。通過問題的求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日積月累,積少成多,“量變引起質變”,學生思維能力才能不斷提升。
三、留給學生消化的時間,促進知識吸收
有的課堂結構嚴謹、環環相扣,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但在探究新的領域,從一個環節跳到另一個環節,在課上留給學生消化的時間往往很少,有的因課堂容量較大,教師更是舍不得把時間交給學生。是的,教師精心設計的每個問題都很精彩,但是如果沒有保證學生立即消化的時間,學生只是一知半解或理解不透,學習的效果也難免打折扣。
課堂上要有讓學生獨立消化的時間,提高了學生冷靜思考的能力。另外,讓學生在小組中向“師傅”(同學、小組長)請教或匯報,既豐富了學生學習的形式,也增進學生間的友誼,促進了知識的吸收,有利于創建良好的教學相長的環境和濃郁學風的形成。
四、留給學生總結的時間,增強學習效果
一節課如果沒有小結,學生對所學知識就會雜亂無章,孔子語“學而不思則罔”正是這個道理。對課堂知識的小結,如果是教師三言兩語來概括,語言精練,條理性強,但是這還得學生來內化;如果給時間讓學生自己來小結,也許語言不規范,但學生對自己的小結出的知識點肯定印象深刻,理解透徹,收獲較大。
課堂上要讓學生對已學知識進行梳理,對問題的解答做回顧與領悟的時間,有利于學生養成對知識及時梳理的習慣,從而使學習的內驅力逐漸加強,提高對知識或方法的認知水平。在學生享受到收獲頗豐的喜悅后,更加信心百倍地完成當堂練習,也一定會迫切盼望下節課的到來。
總之,在課堂上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其結果或許遠不如教師的“告訴”“給出”那么直接方便、省力省時,但學生畢竟多經歷了一個感悟的過程,多了一次火花迸發的美好瞬間,這樣的效果一定會超出我們的想象。
(作者單位 江蘇省淮安市順河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