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離不開思維。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思維能力將是我們學習獲得成功的關鍵。下面就思維訓練如何貫穿在日常的基本教學中,做一個簡單的輯錄,以期在思維的廣度、寬度、深度方面獲得更好的錘煉。
基本理念即“以學習者為中心”,訓練重點是培養學習者的學習能力、思考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不是簡單的答案灌輸;教師應成為學習者的指導者和朋友,而不是發號施令的獎懲官;學生應該成為自律的學習者,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教育的目的是造就終身愛好學習的自主學習者,而非被動的高分低能者;學生可以參與教學,而非一味地服從和適應教材。
著力于思維的三個層面:分析層面、創造層面、實用層面。借助分析、判斷、評價、比較、對比、創造、發現、生成、想象、假設、實踐、實用和實現等手段來涵養學生的洞察力,進而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
試舉三例,加以佐證:
例1.《中國石拱橋》整體內容的把握。(分析性思維訓練)
各段內容如下:①石拱橋的橋洞呈弧形;②石拱橋出現的比較早,不但形式優美,而且結構堅固;③我國的石拱橋有悠久的歷史,大小不一,形式多樣;④趙州橋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橋;⑤趙州橋的特點;⑥盧溝橋結構堅固,姿態萬千;⑦早在13世紀,盧溝橋就聞名世界;⑧盧溝橋在我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侵略戰爭的歷史上,也是值得紀念的;⑨為什么我國的石拱橋會有這樣輝煌的成就;⑩我國橋梁事業的飛速發展。
試著按照“分法”來理解文本,拓寬思維的空間。
按照“兩分法”劃分全文的內容: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依據石拱橋與中國石拱橋這兩個大類來劃分。
按照“三分法”劃分全文的內容: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依據特征、成因、發展這三種不同屬性的外延加以劃分。
按照“四分法”劃分全文的內容: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依據種屬的類別概念加以細分。
例2.《橘逾淮為枳》中“逾”的含義,借助“圖示法”來闡釋。(創造性、分析性思維訓練)
嘗試著借助“圖示法”來,助推思維的延續。
A.經過中間的界限,由一邊到另一邊——“越”
B.從障礙物的下面穿過——“鉆”或“穿”
C.從障礙物的里面穿過
D.從障礙物的上面跳過去——“躍”
例3.2009年湖南省衡陽市中考試題《還來就菊花》的癥結與應對。(實用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訓練)
多做“排序”訓練,激發思維的火花。
步驟一:歸納各段的中心內容
①菊花則是一年花事的后記(著眼于“時間”);
②適宜歸納法闡釋——逐句明析——找到反復出現的詞語義項”——即a.“菊攜一身淡雅花香悄然綻放”(著眼于“花香”);b.“菊花的色澤像霜”(著力于“花色”);c.“孤傲的品性”“宋遺民鄭思肖稱道寒菊孤芳自賞的高傲”“蘇軾也對菊花的節操贊賞有加”“將菊花卓爾不群的品性恰到好處地勾勒了出來”(著眼于“花的品性”)。——菊花的香、色與品性。
③菊花的品種繁多。
④菊花儀態萬方。(著力于“花形”)
⑤重陽賞菊是我們中國人代代相續的傳統習俗。(前句“菊花色、形、香具備和品種繁多、品性高雅,贏得很多人的青睞”亦是對前述的總結。)
步驟二:請根據自己的理解將各段進行排序,并闡釋理由。
學生:①③④②⑤
理由:本文采用的是分總結構,按照由表及里的邏輯順序來闡述的。①③④著眼于外在的時間、品種、形態;②雖也涉及外在的色香,但就內容的重點而言,偏重于菊花內在的“品”;⑤是總結上文。
學生:①③④⑤②
理由:①③④⑤屬于外在的特征,②是內在特征。
學生:①②④③⑤
理由:按照第五段的第一句的總結句,依次排列。
步驟三:分析癥結
癥結1:由于②先涉及“香”,再論及“色”,重點談及“品性”,故而使得②理應按照⑤的前句總結位于④之后。但這樣一來,“香”“色”的位置就會因為②而屈于“品種”之后,亦不符原文的表述。
癥結2:總結句沒有遵循上述段落內容依次出現的次序進行歸納,使文章布局顯得混亂;外部特征與內在特質缺乏清晰的段落區分。
步驟四:應對策略
學生:拆分②,第一、二句均獨立成段;第二句“色”移至第一句“香”之前;剩余部分獨立成段,移至⑤之前;④插入第一、二句之間,以符合⑤句的總結。
學生:拆分②,第一,第二句均獨立成段;剩余部分獨立成段,移至⑤之前;④移至③之前;總結句改為“菊花香、色、形具備和品種繁多、品性高雅,贏得很多人的青睞”。
敏銳的觀察力需要在積極的思考當中得以訓練和養成;積極地思考離不開不斷地去分析、比較、演繹、歸納。惟如此教學才能變得腳踏實地,思維才能激發出無窮的智慧。
(作者單位 上海教育學院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