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習,是學生對學習對象的再次研究,是一種特殊的數學學習活動。學生復習的主要任務是對前面學習過的知識進行更高層次的概括、更大范圍的系統化的研究,更是對數學思想和解決問題策略的集中提煉,從而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增強數學學習意識,進一步領悟數學。中考數學第一輪復習主要是從知識的梳理和概括方面著手,具有復習的再現性和重復性。目前,對于新課程下的中考數學第二輪復習該如何進行,筆者在實施過程中雖然遇到些困惑,但仍在不停地進行探索和思考。在此之前,筆者觀察了很多教師的做法,他們復習時大多采用講專題和講評試題的形式。在此,筆者在多年初三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總結了一些進行中考數學第二輪復習的做法。筆者從以往的復習教學經驗來看,覺得在講評試題中不能僅僅為講一道題而講題,應該要以一題為載體,運用“聯想、遷移”的教學思想,形成知識的引申和貫穿,達到方法遷移、從點到面的效果。以下就是筆者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結合“聯想、遷移”思想的教學案例,淺析“聯想、遷移”思想在中考數學第二輪復習中的運用美。
一、從“點”到“面”的聯想思想,達到方法和知識的遷移效果
試題中有一道關于線段長度的簡單問題:已知如圖,A、D、B、C依次在同一直線上,AB長度為6,BC長度為4,CD長度為7,求AD。
分析:這是一道很簡單的線段長度計算題。我們可以先求出總長度AC,再用AC的長度減去CD長度就可以得到AD。AD=AC-DC=(AB+BC)-DC=(6+4)-7=3我們可以理解為兩種途徑求總長度AC,其一AB+BC,其二AD+DC,由其一已知線段求出AC再由其二就可以求出答案。
很多教師對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經常略析甚至跳過。設想,如果將這個簡單的問題遷移到一個較復雜的環境中,學生是否也能很好的解決呢?記得當時我在評講這道題的時候,我和學生一起產生聯想,思考這種簡單問題又會在哪種類型的試題中出現。很多學生想到了“坡度問題”。“坡度問題”是中考中一個常考但又是較復雜的知識點。可見,“聯想”思想在教學及中考第二輪復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聯想:“坡度問題”中的復雜題型。
下圖是沿水庫攔河壩的背水坡,將坡頂加寬2米,坡度由原來的1:2改為1:2.5,已知壩高6m.已知堤壩的總長度為5km,求完成該項工程所需的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