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集合是現代數學的基本語言,使用集合可以簡潔準確地表達數學的一些內容。高中數學要求學生會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語言表示有關的數學對象,但是由于集合知識概念新穎,符號繁多,初學者往往望而生畏。
關鍵詞:集合元素;集合關系,空集;數形結合
一、集合的三個特征
集合中的元素有三性:確定性、無序性、互異性,忽視“三性”,特別是“互異性”,會造成錯解或漏解。
1.元素的確定性
對于一個給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確定的,任何一個對象是不是這個給定的集合的元素,絕無模棱兩可的情況,這是集合的最基本特征。例如給出集合{地球上的四大洋},它的元素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他對象都不屬于這個集合。再如“著名的科學家”,“好看的鳥兒”都不是集合。
2.元素的互異性
任何一個給定的集合中,任何兩個元素都是不同的對象,相同的對象歸入任何一個集合時,只能算作這個集合的一個元素,在同一集合里不能重復出現同一元素。如{1,a2},根據集合中元素的互異性,可知這個集合中兩個不同的元素,其中一個是實數1,而另一個一定不是1,所以a≠1且a≠-1。
3.元素的無序性
在一個集合里,通常不考慮元素之間的順序,因此判定兩個集合是否相同,僅需判定它們的元素是否一樣,無需考查元素的排列順序是否一樣,如{a,b}與{b,a}是相同的集合。
二、元素與集合、集合與集合之間的關系
元素與集合的關系是屬于與不屬于的關系,∈用在元素與集合之間表示從屬關系;集合與集合之間的關系是包含、真包含、相等的關系,分別用?哿,?奐,=表示,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任何一個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因為對于任何一個集合A,它的每一個元素都屬于本身,記作A?哿A。
2.A?哿B指A?奐B或A=B,二者只能成立一個;反之,A?奐B或A=B都可記為A?哿B。
3.證明兩個集合相等的方法:若A、B兩個集合是元素較少的有限集,可用列舉法將元素列舉出來,說明兩個集合的元素完全相同,從而A=B;若A、B是無限集時,預證A=B,只需證A?哿B且B?哿A即可。
三、空集
1.空集的概念
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稱為空集,記作?覫。要注意數0、集合和空集的區別,數0不是集合,{0}是含有一個元素0的集合,而?覫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同時要注意不要把空集錯誤地寫成{空集}或?覫。
例.下列哪個關系是錯誤的?
A.?覫?奐0 B.0∈{0} C.0?埸?覫 D.?覫∈{0} E.?覫?奐{?覫}
解析:其中A、B、C、E都對,而?覫不是{0}的元素,故選D。
2.空集?覫的性質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特別要注意不能說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2)對任意集合A,有A∩?覫=?覫,A∪?覫=A;在全集U中,由補集定義還可以推出:A∩δu=?覫,δu=?覫,δu=U。
例.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A.集合A={1,3,5},集合B={2,4,6},則A與B沒有相同的子集
B.A={{?覫},?覫},B={?覫},則A=B
C.A={{?覫},?覫},那么{?覫}?奐A與{?覫}∈A都正確
D.集合A、B有相等子集,則必存在元素x,使x∈A,且x∈B
解析:集合A與集合B雖無相同的元素,但它們還是有相同的子集?覫,所以A、D錯,B也顯然錯,在C中,{?覫}既是{{?覫},?覫}的元素也是其子集,所以選C。
四、數形結合在集合中的應用
用形來代數,形象而直觀,因此數形結合的思想在數學中廣泛應用。
1.韋恩圖在集合中的應用
例.設全集U={x|0 本題關系較為復雜抽象,用推理方法較難,使用韋恩圖,則簡捷方便。 解:由題意知U={1,2,…,9},根據題意,畫韋恩圖,如圖1,易得A={1,3,5,7},B={2,3,4,6,8}。 2.數軸在集合中的應用 例.已知集合A={x|1≤x≤4},B={x|x 解:由A∪B,確定a與1、4的大小關系,將集合A、B表示在數軸上,如圖2,更容易發現三個點個關系,得a≥4。 五、結論 深刻理解集合元素的三個特性,尤其是互異性;熟悉元素與集合、集合與集合的關系,理解空集的特性,恰當地應用數形結合的解題思想解決抽象的集合問題,可以使集合的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單位 甘肅省岷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