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是學校中一個班級的組織者、領導者和教育者,既是學校貫徹執行國家教育方針政策的執行者,又是一個班級幾十名學
生的身心健康和學校教育教學的關鍵所在。對學困生來說,班主任
真的猶如“春雨’,學困生渴望這場雨水在他們最需要的時候灑落人間。根據多年的經驗,我也深切感受到,學困生的心中其實更想和老師走得更近一些,與學困生談話應該成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部分,和學困生的有效交談,對于形成良好的班風、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形成團結向上的班集體,都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那么,和學困生的談話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原則呢?在這里,我談談幾個“多”和“少”的原則。
一、多一些情商培養的交心,少一些成績落后的指責
有研究表明:人生的成就,至多只有20%歸于智商,而80%則受情商影響。情商主要由情緒的自我認知、自我超越、自我驅動能力、自我控制組成。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教師應該激勵學生愈受挫折愈要勇敢,對自己的未來永遠懷抱著期望。尤其針對學困生情商培養的意義遠遠超出智商訓練,情商的培養應該貫穿在教育的
始終,而班主任工作則是培養情商的重要途徑。
在長期應試教育的指揮下,教師通常會在考試結束后,找退步和進步較大的學生談話,這是負責任的表現,能夠及時了解學生成績變化的動態,讓學生達到更大的提高。但是,如果把談話的內容放寬到學生情緒變化、習慣養成、學生自控能力、學生認知能力、學生個人素質塑造等方面,撇開分數的追究,代之以平時習慣的關
注、方法的指導、階段成果的分析,也就是把關注學生的成長過程,把談話時機貫穿在平時教學工作的始終,其實是能夠幫助學生成
績的提高的。我們通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你怎么考得這么差啊?什么頭腦啊?學生低頭無語,老師緊逼不放:下次準備考到多少分(或者多少名)?學生可能是無奈之下被迫說出今后的目標。我們無法否認這樣的老師是負責任的老師,但是僅僅以這樣的方式來逼
出目標可能是無效的。若多問幾句:“你今天是身體不舒服嗎?我看你好像沒有精神啊。”“最近有什么高興的事嗎?能和我們分享嗎?”“你對班級管理有什么建議嗎?”能夠讓教師和學生的心距更近,
“親其師,信其道”,這比對成績的指責更能提高成績。
二、多一些過程管理的指導談話,少一些結果評價的交談
我們應該把班主任工作做成一項過程監督的工作,而不是結
果評價的工作。我們常常看到班主任在考試分數出來后,就分數沖學困生批評、發火,讓學生低頭說下次要考好;在學生犯了錯誤之后,訓斥學生為什么要犯這樣的錯誤,讓學生保證下次不再犯。這是必要的,但是談話后就不聞不問,等到下次考試結果出來,或是學生再犯錯誤時才想起來去詢問曾經的諾言,未免顯得晚了點。殊不知,在兩次談話之間的過程監管及其定期交談要比只面對結
果的談話來得有效果。畢竟,有過程才有結果,有扎實的過程才有豐碩的成果。好比栽一棵樹,成活是成長的前提,但是,成活后的澆水、施肥等過程管理才是成長的關鍵,否則,時間久了必然枯萎。也就是說在一個目標完成過程中的談話更為重要:今天的任務完成
得如何?今天收獲多少?還有哪些方法需要改進的呢?只有如此不放松過程的指導,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三、多一些面部微笑,少一些冷眼相視
學困生平常可能就害怕老師,被老師批評多了,對老師產生抵觸心理,這時老師談話時的表情可能意味著談話的效果,面帶微笑不給學生太大的壓力,并不意味著就達不到教育的效果。事實證明,在和諧的氛圍中交談,能夠給學生心里帶來輕松的感覺,沒有壓力的交談是達到預期目的的前提。而且富有表情的臉語能縮短師生的心理距離,能觸動學生的心靈,能夠培養學生樂觀、自信、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能夠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相反,冷眼相看只能加大和他們的距離。
四、多一些寬容,少一些責備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這樣一句話:“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對于班級的管理,寬容顯得尤為重要。
寬容意味著賞識和期待,寬容是一種博大,是一種超脫。在我們身上肩負著幾十個家庭的期望,帶著社會的重托而工作,我們的肩上背著的何止是一份工作啊,那是一份責任和全社會的寄托。然而,對待這樣的期望我們不能操之過急,不能以“嚴”而代之。要用對學生的無限的賞識和期待教育學生。這里我想介紹一個學生:我班楊某,家人長期在外打工,他平常是和年老的爺爺生活的,由于隔代的過分疼愛和教育方式的緣故,楊某平時學習習慣不太好,并且在遵守紀律方面也不能嚴格要求自己。一次次,他遲到、不聽課、作業拖拉,恨鐵不成鋼,一次我狠狠地批評了他,他當時表示接受,但是,話語中分明感覺出不情愿。后來一段時間,他上課不抬頭,見了我不說話,隱隱約約中,我感覺到了不妙。我就在想,這是為什么呢?后來經過了解才知道,他不僅是留守兒童,父母還是離異。得知如是情況后我無語,一時羞愧之感涌上心頭,我把他帶到操場上,坐在草坪上促膝而談,第一次我看到他哭了,讓他盡情哭了一陣后,他說:“老師,每次回家我更難受,沒有人愛我……”我無法給他承諾,只是在心里默念:“以后我會換一種方式愛你的。”
五、多一些心理疏導,少一些強行壓制
面對犯了錯誤的學生,我們所能做得更多的應該是加強心理
疏導。大禹治水的故事告訴我們疏導是必要的,一味地堵有時是很難達到預期目的的。我班學生羅某,平常學習習慣不是很好,成績平平,聽說以前就有經常外出上網的現象,但是我們都覺得他不是很笨。就在上個星期,各位任課教師都發現他表現更加糟糕了:上課老走神不聽課,作業拖拉甚至不做,我們很是著急。以前我們在他身上能夠用上的教育方式幾乎用盡:表揚、批評、個別交談、聯系家長共同教育等,但是現在收效幾乎為零,他還是沒有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幾乎在同時,他參加機器人滅火競賽,獲得了省級一等獎,多么振奮人心的消息啊,看得出他非常高興。并且他打籃球的技術很好,在正在進行的校園文化藝術節中,我讓他負責籃球賽,并且任命他做隊長負總責,他表現得非常積極,我想這是教育的時機到了,我就其長處進行表揚,忽略他自己提到的厭學情緒,讓他把學習的熱情擴大到文化知識的學習上,從這兩天的表現看,上課時認真聽課了,回答問題積極多了,期待著他的進步。
“好雨知時節……潤物細無聲”,我們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老師,一定要在學生最困難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學會和學困生交心。學困生不是低能兒,在我們的交心教育下,他們極有可能就是以后的牛頓、華羅庚、愛因斯坦。
參考文獻:
[1]顧明遠.教育大辭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2]袁運開.班級管理與學生心理.中國科技出版社,1991.
[3]鐘啟泉.差生心理與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12.
(作者單位 南京樹人國際學校宿遷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