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在幾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總結出了以下幾點經驗:
一、以理解、尊重為基礎,以愛心為出發點
首先,作為一個班主任、一個老師,即使學生犯了錯誤,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時,也應尊重學生的人格,諄諄教誨,才能取得教育的效應。一味的訓斥,只能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更不能用挖苦、諷刺的話語傷學生的心。教師對學生尊重,會使師生關系更為融洽。
其次,教師要有愛心,從愛心出發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基礎。教師愛學生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但在愛的基礎上要管教,不要把學生當做寵物,只求他聽話,其余隨他去。管要講原則,嚴而有愛。班主任要關心愛護班級的每一個學生,使學生感受到班主任的批評教育是“恨鐵不成鋼”,是真心希望學生個個都能健康成長,真心希望學生個個都能成材。教師有愛心,學生才能更加愛老師。師生感情不斷加深,才能充分發揮情感教育作用。如果你對學生的愛心還不夠,那么你就得去培養自己的愛心——當班主任不要光看到繁雜的日常事務,而是要看到教室里幾十個活潑的年輕生命。班主任這位學校里的“家長”還必須要取得學生家長的支持和協助。有少數家長,每次接到班主任的電話、邀請,都繃緊神經,戒備重重。如果你能抽出一點時間,做一次家訪,給家長捎去孩子最近在校做了些什么好事——微不足道的也無妨,這樣不僅能溶解家庭和學校之間的“冰墻”,形成教育孩子的“合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愛心是特殊生轉化工作的基本出發點
愛心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一位教師只有懷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教育對象的崇高而神圣的愛,才有可能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取得優異的成績。對于特殊生來說,更需要老師傾注一片愛心,需要用愛去溫暖他們的心靈,用愛去感化他們。有的教師,看到特殊生往往冷眼相對。有的教師,對特殊生的緩慢進步很焦急,“恨鐵不成鋼”,于是為了促其早日成“鋼”也為了維護集體的榮譽,或采取訓斥他,責令寫檢查,或責令其限期糾正,甚至用粗鄙的重言辱罵,令其停學等,企圖逼其就范。殊不知,這種“成鋼”法,非但不可能“成鋼”,還有可能使“鐵”變成“廢渣”。
因為教師的言行,不僅直接傷害了對方的自信和自尊,而且在對方心靈深處印上了恨的陰影。這種師生間恨對恨的情緒一旦碰撞。即使花很大的力氣,教育也是很難奏效的。只有愛才能解開疙瘩,才能消融冰山,才能建立師生之間情與情的交流。要做到這一步,首先就要了解特殊生。了解特殊生,除了要了解他們的年齡,學習狀況,性格特點外,還要了解他們的家庭經濟狀況,父母等家庭成員的狀況,了解了這些情況,我們就能找出恰當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另外,要建立起一種平等的師生關系,融洽師生感情。教師要真心與特殊生交朋友,建立一種親密的友誼,而不要總是居高臨下,處處把自己擺在訓導者的位置上。實踐證明,師生感情融洽了,學生就自然樂意接受老師的教育。
三、欣賞、贊美,讓學生拾回自信,走向成功
欣賞是有效實施教育的態度,是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在會傾聽的基礎上,欣賞學生,包含了對學生的理解和寬容,不僅要欣賞學生的優秀品質,而且,要學會欣賞學生的缺點和失誤。有位哲人說過:“世界上沒有垃圾,只有放錯了地方的資源。”我套用這一句名言:“人沒有不良品質,只有用錯了地方的性格。”我們在實際工作中,欣賞優秀學生,幾乎每個老師都能做到,但是對差生的欣賞,就很難做到了。
作為班主任,要對所有學生實施有效的教育,就必須與差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其實,雖然差生毛病多,在他們身上幾乎找不到可以欣賞的東西,但是如果不能從內心深處,尊重學生,欣賞學生,就不能喚起學生對美好人性的熱愛,就不能喚起學生對教師教育的認同。所以教師就要在傾聽的基礎上,欣賞學生,贊美學生。我在具體的工作中,注意贊美學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我班學生林某,自由散漫,不思進取,學習成績差,缺乏自信。在多次的交談中,我了解到他曾在小學時參加演講比賽,得到過一等獎。于是我利用班會的時間,讓他在班級里演講,獲得了成功。幾個同學的發言熱情洋溢,贊美他演講的風度,贊美他演講的語言,贊美他演講說理透徹、邏輯嚴密,贊美他思想性強,贊美他知識豐富、視野開闊。在我和同學們的贊美中,他找回了自信,找回了尊嚴。從此,他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出了困境,現在已經成為積極進取的好學生。
總之,用愛心扶學生上馬走一程,既可以讓學生學到知識,又可以讓學生學會為人,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作者單位 湖南省郴州市方元中心校中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