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暑假,我有幸參加了教育局組織的“高中英語教師高級研修班”的培訓。培訓開始前,我不是太情愿,因為假期是很難得的,可是從開班儀式開始,我又意識到如果不參加這次培訓,我一定會后悔。10天的培訓,我受益匪淺。十天很快就過去了,但是很多事情我還是記憶猶新。
一、對美國教育制度與我國現行教育制度的淺顯認識
1.教育體制上
在美國,高中以前,從體制上說和我們大都是一樣的,都有primary school,junior middle school和senior middle school,但是高中之后,學生就分流了:學生可選擇在trade/vocational school中學習,然后直接工作;也可在community/junior college學習后直接工作或者以此為跳板到college/university中繼續深造;也可從高中直接升入
college/university中去深造,然后再找合適的工作。
2.在對待職業教育與學業教育的態度上
在我國,家長和社會都特別推崇學業教育,對職業教育有著這樣或那樣的偏見。
3.澄清了自己原來認識上的誤區
美國的中小學生不是我想象的那樣在課堂上肆意玩耍的,不認真聽講根本就無法完成作業,可見,學生對于感興趣的學習,盡管作業較多,但在心理上不會感到累。
4.美國中小學科學文化知識教育課程門類很多
知識性課程的作業有課堂作業和家庭作業,此外不定期要做
一個“項目(project)”。在那邊留學的一個學生也曾經提到過這個project,不是太容易完成,但是他非常重視,可見project的重要性。還有職業教育課,比如縫紉、電工等。
5.印象最深的應該是美國的升學考試制度
(1)學生能否上大學和上哪一層次的大學,主要是看學生高中四年的在校成績,是一個績效的過程,而不是統一的高考,一錘定音。(2)由各高中學校自主確定學生的成績,學??梢愿鶕陨淼臈l件和學生的需要,充分發展學生的個性,辦出學校的特色。因此,高中教育既要考慮社會發展的需要,又要滿足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學習過程生動活潑,學生不會因此而感到負擔沉重,有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
二、對兩位教授教學理念的感悟
1.教學態度
在每堂課上,每項任務結束后,兩位教授都會讓我們自由提
問,或者是提出我們教學中的一些疑惑,大家一起解決。
2.教學方法
用“寓教于樂”來形容再貼切不過了。他們總有想不完的點子來讓每個三小時過得活潑和充實。每堂課都有豐富的小組活動,或者是組組活動,甚至是通過各種變化組成的新小組。
總之,我眼中的“老太太”竟然理念和方法上比自己年輕那么多,前衛那么多,我感覺對自己是莫大的諷刺。難道僅僅是地域之別嗎?不是,心態也是很重要的問題。我們總是抱著“應試”的教條不放,學生學得苦,我們教得也苦,那么,為什么不去尋求一些新方法呢?說到學生,其實兩位教授的學生并不比我們的學生好多少,甚至更差。因為我們看過他們學生的習作,有些連最基本的句子都不通,錯誤多多,可是兩位教授仍能以極大的耐心和信心去鼓勵每位學生。他們在每篇習作上都寫著鼓勵的話語。
三、反思我們的現實
雖然美國的教育制度和教學方法有這么多可取的地方,可
是在反思我們的教學實踐時,我抽了口冷氣,很多熱乎的感受都被我們冰冷的教學實踐凍僵了。
1.社會和家長對學生的期望使我們不得不以成績為重
獨生子女的現實讓家長都很在乎孩子的“前途”,在中國這個正經歷從傳統到現代的國家,很多人還固守著“成才”必須學習好的觀念,導致無論如何,都要讓孩子接受學業教育,即使最后找不到工作,也認為是“盡力”了而很坦然,是這樣嗎?很多孩子本來擁有的一些天賦,都被父母的“良苦用心”抹殺了。社會上“尊師重教”的風氣不是太強,使得學生也受到影響,當在學校生活中有不如意的地方時,教師可能就會成為學生發泄怨氣的對象。
2.高考永遠不變的指揮棒使我們不得不以成績為重
“高考”什么時候都是那幾張試卷啊,雖然最近有了自主招生,可是這個“自主”有時候尺度不好把握,還是不能完全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才能。
3.龐大的班額使我們不能利用一些有益的方法
60多人的班額使教師不能推行一些更有意義的教學方法,在照顧各個層次的學生的同時,只能疲于完成教學任務。對那些
“調皮搗蛋”的學生要么歧視,要么忽略,讓學生產生很多自卑甚至逆反的心理。設想,如果一個班只有30個學生,教師就能面批,就有足夠的耐心和學生溝通。
實際上,對成績的追求已經制約了教師對學生能力和興趣的
培養,這可能是我們長久以來應試教育的最大弊端,雖然教師已經在努力改變這種現狀,可是羈絆仍然很多。
總之,學了這么多還是得批判地看,雖然很受益,可是很多東西要謹慎套用,要不就會流于形式。蝶兒自由而美麗,可我們卻自縛于繭中,蛻變需要勇氣和時間。
(作者單位 山東省鄒平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