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會信息量急劇增加的今天,作為信息主要載體的語文學科的教學必須改變傳統的以教師講解為主和粉筆加黑板的單一形式,全面適應信息化社會環境,否則就會失去它在基礎教育中應有的地位。所以,語文學科必須與信息技術緊密結合,采用信息技術解決閱讀與寫作方面的難題,優化語文教學,推進課程改革,為培養創新型人才開拓一片新天地。
一、信息技術與閱讀教學的整合
信息技術為語文教學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載體和傳輸渠道,為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也給閱讀方式帶來深刻變革。教師如可有效利用,必能刺激學生多種感官,誘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情感參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創設閱讀情境,激發閱讀興趣
閱讀教學非常注重詞句的理解和文章的賞析訓練,而學生對詞句的理解和文章的賞析需要一定的情境支持,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時充分利用多種媒體營造生動多彩、聲情并茂的情境,以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啟發學生的奇思妙想。我們可以把網絡上精彩紛呈的聲音、圖像、文本、視頻等資源,整合起來做成課件,為學生創設形象生動的閱讀情境,使學生仿佛身臨其境,自然融入所閱讀的內容中,享受閱讀。
2.拓展閱讀內容,提升信息素養
信息技術用于閱讀教學適合信息時代對閱讀的要求。多媒體和網絡信息量大、傳輸快,用來搜集信息、擴展知識、開闊視野,有著極大的優勢。利用這一優勢對閱讀內容做一些適當的補充,如作家生平、作品背景、課文內容涉及的相關資料及圖像影片等,既能讓學生在充分涉獵的基礎上自主學習,同時也有助于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
3.加大課外閱讀,拓寬學生知識面
新課標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同時對課外閱讀量做了較高的要求。顯然,讓學生購買大量的課外書籍是不現實的。電子閱讀成本低、效率高,學生可以圍繞一定的主題,搜集閱讀大量的有關課外讀物,從而增加課外知識的積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二、信息技術與寫作教學的整合
傳統的寫作教學,往往是教師命題、講授要求,學生搜腸刮肚、冥思苦想。如能將現代信息技術運用其中,寫作教學便能呈現開放性、交互性和技術性。
1.激發學生的真實情感
情感是作文的原動力。沒有激情,寫出的作文必然平淡無奇、枯燥乏味。多媒體提供的圖像、動畫以動態的畫面代替課本上的靜止畫面,學生耳聞目睹這些“真實情境”,很容易產生興趣,觸發內心的激情和想象力;網絡為情境的創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名山大川、日月星辰可盡收眼底,打破了時空的限制。學生有了創作的激情,寫作便成功了一半。
2.拓寬學生的寫作素材
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寫作教學,學生不再因創作資源狹窄而困惑,他們在寫作素材的檢索、收集中擁有了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電子資源庫,傳統封閉、孤立的課堂因此而變得豐富多彩,寫作資源不再貧乏。同時,在信息技術與寫作教學整合的過程中,必然滲透信息技術的培養,如檢索、下載、收集、整理等,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提高了學生的信息素養。
總之,在這個信息化迅速騰飛的時代,語文教師必須具備更高的綜合素質,以扎實的專業功底和全新的思想理念積極投身課改、研究教學,不斷探索和發掘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的契合點,使之更好地為優化語文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服務。當然,我們還應該一分為二地看清它的利弊,實事求是、揚長避短地用好這一高科技教學手段,讓信息技術這朵奇葩在語文教學天地里開花結果,放射光芒!
(作者單位 四川省古浪縣海子灘中心學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