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一切工作和學習的動力,在興趣驅使下的學習是一種快樂的體驗。新課改實施以來,地理教學理念和方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過去傳統模式進行了深刻改革。高中地理作為高考中一個分值較少的科目,在整個教學體系中,占據著不是很重要的地位,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不足,重視不夠。面對如此實際情況,怎樣運用情感、意志,多種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地理學習效率,是廣大地理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情況,談談如何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
興趣。
一、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興趣
地理在人們的意識中似乎離學生很遠,學生對一些地理知識
感到遙遠和陌生,如果教師能做個有心人,將地理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結合起來,那么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把地理教學資料與現代社會實際有機聯系起來,給學生一個近距離學習和感受地理知識的機會和環境,將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地理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結合起來,可以給學科的學習一定的生命力,讓學生感受到地理知識就在生活中,更加引發他們學習地理的內在動
力和興趣。
比如,地理教材中緒論課或各章的導言,都是可以聯系社會生活實際的內容,這樣就會讓學生在專家的言論中體會地理教學的
重要性。比如,目前地理科學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已經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于國土規劃、工農業生產的布局等,地理科學正成為一個重要的決策依據,人口、資源、環境無不和地理科學密切結合;講解交通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作用時,可以結合要想富先修路的發展理念來講解,讓學生體會發達的交通給國民經濟發展帶來的深刻變化。結合國家南北大動脈的京九鐵路建設以及本地公路鐵路網絡,讓學生深刻領會交通與經濟和民生的關系。學生一旦感受到地理對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所產生的重要作用時,自然會產生濃
厚的學習興趣。
二、重視教學伊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在講第一節課時、在講每一章的導言時,應該利用這個開端機會,積極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尤其是對于學生剛剛接觸地理,或者是剛剛接觸一個單元內容時,教師要精心設計這一環節的教學,讓學生被趣味橫生的地理學習
內容所深深吸引。選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話題,用教師自己的睿智和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把學生學習地理的情緒調動起來,激發學生對于地理學習的興趣。
例如,給學生上第一堂地理課時,讓學生說說自己生活地區的道路、橋梁、工業區的布局情況,對目前所發現的弊端進行列舉和分析,然后假設自己是一名城市規劃設計師,將怎樣對城市進行規劃和布局,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學生在這樣的話題引導下,思維活躍,思緒飛揚,學習情緒高漲,他們就會對地理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做既營造了學習氣氛,也為下一步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三、融洽師生關系引起學生興趣
新課改中的重要教學理念就是以學生為主體,這需要老師營
造出民主輕松的課堂教學環境,融洽的師生關系,是輕松民主教學環境的保證。俗話說:“學生是老師的鏡子。”老師的學識和風度儀表都成為融洽師生關系的重要因素。“瀟灑”“風雅”“整潔”“幽默”是學生喜歡的老師形象,如果老師能夠具備這些素質,就會成為學生歡迎和喜歡的老師。
如,我在高一必修一中講到恒星時,我把恒星的特點與人生進
行了聯系,適時進行了德育教育。人生需要自己發光和發熱,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不正和恒星一樣嗎?自己的努力就是發光發熱的過程,如太陽,不僅照亮了別人也照亮了自己,在燃燒自己時也帶給了別人溫暖。然后,引出太陽就是離我們最近的一顆恒星,陽光傳播神速,只需要8分鐘就能夠到達地球上的我們身上。所以,陽光照在我們的臉上時,已經離開太陽8分鐘了。學生聽著這些內
容,注意力高度集中,想象的翅膀已經開始了飛翔,學習積極性得到了激發和提高。之后,再利用光的傳播速度光年的概念,進一步講解我們所看到的恒星,距離我們幾十光年,也就是說,我們看到的天狼星和織女星等,它們的光芒已經是十年、二十年前發出的。學生在老師的講解中,被老師的豐富知識和形象表達多震撼,這樣就會激發起他們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
四、利用直觀的教學手段影響學生的興趣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學習,多媒體、圖片、畫冊等,對于地理學習具有重要的輔助作用,所以教師要利用這些條件,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尤其是對于一些學生陌生的學習內容,利用這些輔助手段,可以把地理知識更加形象生動地展示給學生。
例如,在講緯度影響氣候這部分內容時,我選擇利用教材和多媒體手段等,把我國冬季的東北與海南進行比較,看看東北的冬季和海南的冬季有什么不同。這樣做了之后,學生對于氣候的差異有了深刻的印象,并進一步分析產生這種差異的原因,導引出緯度影響氣候的教學內容。這樣的教學,效果明顯,而且也給學生補充了文化信息內容,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愛國主義情感。
以上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對培養學生地理興趣的幾點認識和總結。然而,教無定法,我們只有從實際學情出發,創設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才能夠引導學生積極學習、主動探索,最終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效率。
(作者單位 江蘇省東臺市安豐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