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看王健武教授的作品,就想寫點兒東西,那是一種激動而又興奮的心情。但當時面對這位新疆畫界老前輩,而且弟子門人遍布全疆,其中不少還是全疆乃至全國畫壇身居高位、叱咤風云的人物,我想輪不到我品頭論足的。而近日王老師的畫展在教育學院展出,我終于找到一個理由,可以寫點東西了。近半年的接觸,使我對王老師的為人為藝有了更多的了解。在這里我簡要介紹王老師的水粉水彩畫,再向朋友們提前介紹此次展覽的色粉畫作。
王老師水彩、水粉、色粉畫皆工,可謂畫壇之多面手。一般人一種畫能畫好已屬不易,何況多種。他的水彩畫空靈而祥和,不慍不火,筆筆精到,總能以少的筆觸解決很多問題。清盛大士《溪山臥游圖》曾有“畫有四難:筆少畫多,一難也”之言,王老師與此頗有心得。
王老師的水粉畫數量最多,時至今日仍然未曾間斷水粉畫的繪制,且畫作中不少是對景寫生,遠至海南深圳,其中還有不少在故鄉陜西的作品,如,漢中清晨、西安鐘樓、黃河壺口瀑布等,腳步遍及全省,涵蓋陜北、陜南、關中。近處則取新南疆北疆,兒童公園 家門口,甚至家里的一束花、幾個水果皆可入畫。他善于在日常平凡的物品中發現美,對它們進行美化,提升其審美性,由自然美提高到藝術美。
近年還到俄羅斯寫生,表現異域風情。在繪畫中樹和浪花是難以表現的景物,因其有常理而無常形。輪廓不易把握,過于“卡”則失蓬松,過于“松”則形易“跑”。藝術本身就是在作品中制造矛盾,最終又化解矛盾,而難就難在恰如其分,所謂多一分則長,少一分則短。王健武老師作品中樹也不少,南方楊柳,北方胡楊、桃李等。既有花團錦簇,又有一枝獨秀。
他的色粉畫為他取得了榮譽。近日在教育學院舉辦色粉畫展覽,而我有幸成為第一個觀眾,能和這些原作零距離接觸,而且有機會親眼看著王健武老師作畫的全過程,應當說比其他人更了解這批作品。此次展覽的色粉作品共計50余件,這些作品有曾在全國拿過獎的,更多的則是新近剛完成的作品。取材全面,中外兼有,靜物、風景、人物全部包含其內,既有和藹可親國家領導人,又有普通老百姓,既有頭戴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蘭、身著羊皮坎肩的黃河岸邊老人,又有新疆各族人民,甚至國際友人。去年剛來新疆,就聽研究生同學告訴我王老師的葡萄堪稱一絕。到學期末的時候,竟然有機會看王健武老師給本科班的同學上課,進而看王健武老師的課堂示范及教學過程。又親眼看到王老師畫水彩葡萄,現在又終于能看到王健武老師的色粉葡萄及人物。
《哈薩克大娘》用細膩而又微妙的色彩描繪了新疆哈薩克族的老人面部,不但人物靈動,而且暗部顏色透明,對于頭巾在臉上映透出的環境色的刻畫生動而又豐富。與之相反的是頭巾則酣暢淋漓,粗頭亂服。這一靜一動,使畫面靜而不板,動而不燥,顯示出很高的畫面駕馭能力和色彩表現的功力。
《人體寫生》畫中的女人體給人以健康美和青春美。畫中人物的刻畫沒有脂粉氣、柔弱感和甜俗味。《馬麗亞木》也取自一位年輕美貌的維族女子,這幅畫對女孩的手進行了精心描繪,正如《陌上桑》所言“指如削蔥根。”《沉思的老人》描繪了北方大山般的人物形象,人物處理得結實而雄渾,人物形象筋骨樸茂,骨骼嶙峋,整幅畫面無絲毫濁氣,體現出一種至剛至正的陽剛美,畫中有一股“浩然之氣”。《奶茶飄香》則通過一位老人倒奶茶的普通場景,描繪了少數民族同胞的日常生活。《冬不拉彈唱》比起其他畫筆墨不多,但卻栩栩如生地畫出了歌者的服飾質感,帽邊細膩、柔和,紗袖的飛動。加之對歌者表情的刻畫,使得整幅畫面飄逸卻不出世。
如果說上述作品是一些日常生活的小場面,下面的兩幅作品則是重大題材了。《克里木和資助的學生》畫面中的克里木形象如山一般的厚重和偉岸,畫中受助女孩如小溪般清澈。王健武教授在此畫中歌頌了真、善、美這一人間的永恒追求,對于發展自治區經濟文明建設,提高當代人的道德水平和引導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具有一定意義。《朋友心、奧運情》入選第五屆全國體育美術作品展。取材于俄羅斯旅游途中,僅僅通過一位俄羅斯老婦人,表現了2004年北京奧運會世界對中國的關注。通過這兩幅畫,我認為王老師在表現這類題材上有以下幾點啟示:一是大事化小,重大事件通過一兩人的一個場景表現出來,二是小中見大,在《克里木和資助的學生》一畫中,通過桌子上的一本《雷鋒》深化了主題,也表現了雷鋒精神代代相傳。《朋友心、奧運情》通過一位老婦人手中的印有北京天安門和五環圖形的口袋,點出了主題,這兩幅畫構思非常精巧。
王老的色粉畫非常渾厚,毫無纖巧造作之嫌,于會心處,痛快而又不失法度。畫服飾時筆墨淋漓,繪面目時精心收拾。記得曾有某知名畫家說:畫畫當以掃帚開始,以繡花針結束。此言得之。只要畫面需要,他會連頭巾上的小花都要刻畫很長時間。正是這種踏
實、認真的學風,才有此次的高質量畫展。
從這次展覽的作品來看,王老畫作特別注重“‘我’的感受”,他的寫實性繪畫不是無我之境,而是注重“我的參與。”王老師迄今還保留著幾套20世紀80年代的粉畫筆,現代粉畫筆則更多,他認為粉畫筆有其自身無法克服的缺陷,如,畫一些油亮的顏色等。面對這種問題,王老師則采用“綜合繪畫”的技法,如,水彩加色粉、水粉加色粉或三合一。對于任何畫家而言,都避免不了畫出一些欠佳的作品。但王老師從不糟蹋紙張,他認為那樣是暴殄天物。這次展覽的某些作品本來是一些不太滿意的水彩、水粉畫,但經過王老師的色粉畫修改而成,可謂妙手回春。從這可以看出王老師的簡樸和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他從不拿自己的畫作隨便糊弄觀眾。
從目前來看,新疆地區的色粉畫比之內地已明顯落后,一方面色粉畫家少、作品少,另一方面開設色粉畫課程的學校少,造成色粉畫藝術后繼乏人。王健武教授來疆從教近六十年,曾經的學生很多都已退休,現已近耄耋之年的王老師不斷地在報紙上發表文章,在高校舉辦講座,介紹色粉畫藝術,此次在教育學院舉辦展覽,目的是能夠讓有志于色粉畫的學習者有機會較為集中地觀看色粉畫原作,研究色粉畫藝術,王老師說:“舉辦這個展覽,不是展示我的水平,希望通過這個展覽讓更多的人喜歡上色粉畫。”
原廣州美術學院院長曾評論王老師:“王健武教授不僅是一位美術教育家,也是一位畫家。”從畫家角度講,他不是自我型的畫家,他的畫可以作為“圖式典范”來使用,無論學畫者有無藝術天賦,學習王老師的畫,總能將畫畫得不錯,而不同于,有的畫家自己創作猶可,但學習者非亂即怪。現在有的習畫者,基礎差而不自知,動輒以習西方現代大師為由,實為欺世盜名!
因此,我認為王老師的畫風是應該大力提倡的!從美術教育家的角度講,王老師將專業作為畢生研究對象,將教書育人作為畢生追求事業。他是我終生的楷模!
(作者單位 新疆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