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效的課堂教學是教師在達到教學目標和滿足學生發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學行為,是教學的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的雙重體現,是對教育本質的回歸。要使課堂成為有效課堂,教師必須設置好教學設計,主要從四方面闡述了高中數學課堂有效設計的
途徑。
關鍵詞:有效課堂;教學設計;目標;方法
課堂教學是數學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知識、提高能力、養成數學思想方法的主要渠道,因此,課堂教學效果直接關系到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有效的課堂教學是教師在達到教學目標和滿足學生發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學行為,是教學的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的雙重體現,是對教育本質的回歸。
那么怎樣的課堂才算有效課堂?要使課堂成為有效課堂,我們必須從以下四個方面做好教學設計。
一、定位三維目標,注重目標融合
教育家布魯納說:“有效的教學,始于期望達到的目標。”所以,教學目標的確定、實施是實現有效課堂所要首先解決的問題。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維目標應是一個整體,三個方面互相聯系,融為一體,體現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本規律,體現了時代對基礎性學習能力、發展性學習能力和創新性學習能力培養的整體要求。學生學習了數學知識,掌握了一定的數學技能后就能解決一些問題,學生就能從問題的結論中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也能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一些新知識與新技能,從而把學生的學習內化成興趣,更好地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數學學習形成良性循環。在這個循環中,學生能同時實現三維目標。
要在課堂上實現三維目標的融合,則載體是什么呢?筆者覺得載體可以是一些層層遞進的變式問題鏈。例如,上《平面向量復習》時(如下圖),筆者先提出問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