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張愛玲的作品《傳奇》大都是以悲劇收場。盡管她的《傾城之戀》收場盡滿,似乎是一種“反傳奇”的現象了。但仔細分析文本,大家就會看到在這個看似美好的結局中隱匿著無盡的悲涼。白流蘇是張愛玲筆下“參差對照”的形象,她與范柳原的一波三折、捉迷藏似的愛情婚姻中存有的愛情也好,沒有愛情也罷,對于流蘇來說并沒有多少重要的意義,透過幾十年生命的歷程往回看,當年的所謂戀愛,不過是一場沒有真正贏家的游戲。從文學發展的繼承、創新角度,詳盡地闡釋了傳奇里“傾國傾城”的一個怯懦的女兒,給家人逼急了才干出來的一件冒險的“愛情游戲”。
關鍵詞:游戲;賭注;婚姻;主動;被動
一、一場不平等的游戲
我們都知道,其實這場游戲從一開始就是不平等的,因為游戲的雙方所押的賭注分量相差太大,嚴重失衡。批評家傅雷對《傾城之戀》的成就極為保留。他把范柳原和白流蘇看作“方舟上的一對可憐蟲”,男的玩世不恭,盡管機巧風趣,終歸是精練到近乎病態社會的產品。女的近三十,失婚,整天忙著找個合意的男人,使她無暇顧及心靈。這樣的一幕喜劇,骨子里的貧血,充滿了死氣,當然不能有好結果。對于白流蘇而言,她的賭注是婚姻,甚至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是她的生存,她一直小心翼翼揣測并迎合她的對手,生怕棋差一招滿盤皆輸。而對于范柳原來說,他的賭注僅僅是他的一部分快樂,他享受這在調情中得到的成功,婚姻在他眼里可有可無,他甚至更傾向于遠離婚姻。其實他對流蘇懷有更深層的期望,希望流蘇能夠真正理解他的自由背后的不如意,給予他安慰,但是倘若流蘇達不到他的期望,他也仍然有退路,而不像流蘇那樣已無路可退。
盡管不公平,然而游戲依舊繼續。接著流蘇也始終摸不清柳原的真正企圖,心里沒有一點底,但是后來慢慢習慣了“連她的手都難得碰一碰”的戀愛游戲。
二、看似中斷了的游戲
流蘇遇見的是柳原,幸與不幸,都在這里。范柳原——這個愛吃女人豆腐、喜歡自我陶醉的洋場闊少,難得碰到一個教育程度不高、處于“弱者”地位的女人,可以讓他肆無忌憚地討便宜。他可以不計成本,金錢、時間、精力,他都有,然而這絕非流蘇的目的所在,她不能降格以求,流蘇花的是柳原的錢,她可能拼著精力,卻拼不起時間,她可經不起老,不能落空。可沒幾天,他身邊又多了一個女人——薩黑夷妮,一下子就把流蘇晾在了一旁。兩人的游戲盡管表面上看似中斷,然而這實際上正是游戲過程中的第一個欲揚先抑的小波折。幾天之后,范柳原連續打了三通電話給白流蘇,兩人之間第一次開誠布公地談到了婚姻問題,并且起了爭執。三通電話盡是些玩世不恭的享樂主義者的精神游戲,他們就像做了一場夢一樣,無果而終。但接下來他們也一點不避嫌,以至于許多人把她和范柳原當做夫婦看待了——“范太太”,流蘇正感到驚訝,而范柳原卻一點也不介意別人的誤會,反而有些開心。
這場斗智斗勇的戀愛游戲中,流蘇意識到自己已經陷入了被
動的局面。為了挽回敗局,流蘇微帶著范柳原會回去找她的希望,下賭注似的毅然離了港,流蘇出走看不出任何新理想的引誘,她要走,是生命自己在這刻發出的呼喊,是生的本能的呼喊。這一聲的本能,是流蘇僅存的本錢。游戲第二次出現了中斷,但其實同時也在醞釀著它的第二次柳暗花明。果不其然,幾個月后,一封電報抵達了白公館,只有寥寥幾個字:“乞來港。船票已由通濟隆辦妥。”
可見,流蘇絕非等閑之輩,可是她去香港,回香港,又去香港,哪一步都談不上主動,掌握主動權的始終是柳原。然而中途退出的是范柳原。在這場游戲中完完全全妥協的流蘇毫無斗爭的思緒了,關于未來的各種消極假設在她的意識里汩汩地流淌著。
三、突然瓦解的戀愛游戲
流蘇在游戲進程中被打了一個回旋,她與范柳原好像命運骰
子般地擲到了一起—— 一座大都市淪為了廢墟,一對塵世的平凡
男女終于結成了夫妻。在這個戀愛游戲中,有誰能夠說得清除什么是因,什么是果呢?而他們之前交易的因素亦多于愛情的因素又如何不過問呢?流蘇的掙扎和反抗竟然修成未果,終于得到了眾人虎視眈眈的目的物——范柳原。
如同蘇青所說:“可憐的女人呀!”流蘇與柳原的結局雖然多少是健康的,仍舊是庸俗;就事論事,他們也只能如此,但是流蘇不管這些,所以柳原最后把流蘇當成自家人——“不再和她打趣逗樂了,把俏皮話省下來說給別的女人聽”。流蘇仿佛接著要走上曾經被戰爭所阻斷的旅途,但是她也不管這些,他給她留下想要的一切就行了。因為在這場游戲里,流蘇那捉摸不定的愛情,像她所處的命運,漂泊無依。她處處所爭取的物質家園能否爭取一個精神家園的悲哀的精神流浪兒,我們不禁又要對她自己的人生設一個游戲
大關嘆息一聲了。
總之,白流蘇從一個浪漫而現實的人身上找尋到了些許,而她本身卻是個完完全全立足于現實的人,因為她沒有浪漫的資本,她所關心的全部,就是自己如何才能嫁給有錢人——比如說眼前的
范柳原,為往后的日子尋一個穩妥的保障。以上的文字概述雖然僅是白流蘇和范柳原戀愛過程中的一段“插曲”,但我們依舊可以從中窺見這場戀愛游戲中處處存有心機和疑慮。然而我們并不能夠簡單地把流蘇在此游戲人生當中的心機和疑慮歸結于人性自私的弱點,因為在所謂“自私”的背后,一個固定的游戲模式總是立足在那個更深層的動蕩社會。
參考文獻:
[1]張愛玲.張愛玲文集.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7-03.
[2]劉勇,陳捷.蒼涼寫就的華美:走進張愛玲的《傳奇》.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01.
[3]劉紹明.到底是張愛玲.上海書店出版社,2007-03.
[4]張均.張愛玲傳(增訂版).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01.
(作者單位 江蘇省連云港工貿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