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是一門嚴密的、有著公理化邏輯體系的科學理論,是較難學的高中學科之一。很多學生反映高中物理一聽就會,一做就錯,因此,很容易對學習高中物理失去信心,或者未學就先生恐懼
感。主要原因是高中物理對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要求,較初中物理有了一個很大的飛躍,即當前所謂初、高中物理存在的“臺階問題”。怎樣才能銜接好初、高中物理的學習,讓“臺階”變得平緩一些?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結合高中生的特點,注意教學方法,做適當的鋪墊。
高中學生學習動機的發展和學習興趣的增進,及學習內容的
變化都直接推動著學生思維的發展。要學好高中物理,應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樹立信心和教學方法兩方面著手。
一、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及成功感,讓學生消除心理障
礙,樹立學習物理的信心
1.利用故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講課中,結合教學內容,適當介紹物理學史,講一些小故事,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喜愛學習物理課。
2.與學生互動,讓學生參與教學
如事先告訴學生(包括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題目,讓其先理解題,再讓其走上講臺,給同學講題;讓同學間相互批改作業等,這樣,既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學好了課程,又能使學生感覺我能行,從而產生成就感,增強自信心。
3.尋找學困生的“閃光點”,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從解題思路、運算過程、運算結果和書寫格式上,細心尋找學困生試卷上的“閃光點”,多鼓勵學生,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增強信心,產生經過努力能取得更好成績的愿望。
二、在學習內容及方法的設置上,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初、高中物理知識的銜接
高中物理第一章講有關力的知識,基本都是初中比較熟悉的
內容,這就需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所了解,知道哪些問題需要更進一步,哪些問題是學生的薄弱環節。比如,對彈力各種情況的分析、摩擦力的計算、力的合成及分解的具體問題等都是應該特別注意
講解的。
2.尋找物理思想方法上的共同點
控制變量法、比值定義法是物理學中常用的重要方法,學生在初中學習時已經作為重點了,高中可以拿來用。如,講牛頓第二定律時,讓他們先回憶初中的方法,從而用已有的知識和方法去探索未知的、新的知識。
3.善于利用物理實驗
高中物理較初中物理,實驗課多了許多,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也較多。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到大量的演示實驗中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置身于科學探究的氛圍之中,親自經歷形成概念和發現規律的過程,逐步培養他們善于發現問題、攻克難關、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實驗,學生掌握書本上的知識會更輕松,而更重要的是學習不是將知識由教師向學生傳遞,而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的科學素質得到充分的培養。
4.搞好例題教學
教材中的例題都是很典型的,是經過精選的具有一定代表性
的。在教學中,搞好例題教學,特別是搞好課本例題的剖析教學,不僅能使學生加深對概念、定律、定理等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在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能發揮其獨特的功效。剖析課本例題,給予他們方法,引導他們有的放矢地進行適當的練習,讓學生自己體會情境,學會思考,通過思考練習,積累正確的解題經驗,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還可以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使學生免受題海之苦。這時不能一味講透,否則只會適得其反。抓住學生做題中典型的錯例,擇其要點加以點撥,充分啟發學生思考,對重要的解題思維和方法進行有效的歸納與訓練,對錯題進行摘抄,反復分析,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和應變能力。
5.鼓勵獨立思考
學生學習物理時的“難以理解”,主要是“難以想象”造成的,造成物理教學低效率。從思維方面看,關鍵問題就在于嚴重地忽視了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方面,只有獨立思考才能真正做到對知識的理解,有效地培養思維能力。也就是說,掌握知識和提高能力,都必須經過學生的獨立思考。能讓學生自己概括、推理、證明的,應該盡量鼓勵學生自己去做。
6.展開討論
高中學生已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思維,愛獨立思考。由于課程內容多,老師講課不可能把所有內容都講透,不可能將學生的疑問都涉及,通過討論會、辯論會方式,讓學生自己去找方法,這樣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因此,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經常給學生留一些討論的時間,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總之,讓高中學生學好物理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教師要充分利用物理學科的特點,區分初、高中學習內容及方法上的不同,在教學內容、方法上加以引導,使學生能夠順利地開展高中物理的學習,并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形成較強的學習動機,從而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作者單位 山西省長治縣第一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