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歷史教學的初始階段,應該讓學生知道歷史是一門給人施加最全面影響的學科。不具備足夠的歷史知識,沒有一定的歷史思維能力,不能稱為全面發展的人。歷史能告訴你你是誰,誰是你的先人,你的先人又是怎樣的人,你才可能有靈魂,才可能形成完整意義上的人。一個人可以沒有多少科學知識,但不可以沒有必需的歷史知識。
關鍵詞:歷史教學;全面發展;民族復興
有一個理念,促使我在歷史教學上不斷探索:歷史,一門給人施加最全面影響的學科。不具備足夠的歷史知識,沒有一定的歷史思維能力不能稱為全面發展的人。《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也指出,歷史教學要讓學生“學會從歷史的角度觀察和思考社會與人生,從歷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展”。
一、科學可以告訴你“你是怎么來到這個世界上”,而歷史可以告訴你“你是誰”
你知道自己是如何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只是生物學上的意義。歷史能告訴你:“你是誰?誰是你的先人?你的先人又是怎樣的人?”你才可能有靈魂,才可能形成完整意義上的人。一個人可以沒有多少科學知識,但不可以沒有必需的歷史知識。
你為什么說自己是中國人?擁有中國國籍就可以稱為中國人嗎?你知道自己家庭歷史嗎?
法國人被稱作是“高盧雄雞”。因為法國所在地曾被稱作高盧,高盧一詞在拉丁語中有雄雞的意思。法國人接受這一稱謂是因為他們認為雄雞具有警惕、勇敢的品質。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雄雞是法國人抗擊普魯士侵略的象征。中國人自稱是炎黃子孫,既有中國人應該團結一致的意思,更有表明自己民族悠久光榮歷史的含義。我們自稱中華民族,可你知道中華民族的由來嗎?你的父母把你生在這片土地,你了解父母的生活工作環境嗎?我們說中國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用什么來證明?聰明的中國人給世界提供了哪些偉大的發明,留下了哪些偉大的遺產?
樹高千丈,葉落歸根。韓國有一個田氏家族,從其第一代入高麗算起已經有三百七十余年時間了,始終未能返回中國。但留下了代代相傳的口頭祖訓:我們的根在中國,在河北廣平府。在河北廣平風正村的田氏家族中,也有一句祖訓:韓國有我們的田氏宗親,一定要找到田氏后裔。一條尋根路,走了數百年。
作為中國人,號稱有悠久的五千年文明史,我們怎么可以不知道自己的歷史。我們不僅要知道祖國的光榮歷史,還要知道個人的歷史,關注自己的成長。經常將自己的經歷形之于筆端,每隔一段時間回顧,發現自己的成長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只有不斷反思,才能不斷成長。你的學習上是否有過讓你不愉快的時期,又是否有過特別讓你興奮的事件?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當時的情形是什么樣的?事后產生了什么樣的結果?
二、人可以對本民族的歷史沒有豐富的知識,但應該知道一個民族必須學會和其他民族和睦相處,中國向來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
人不能孤立地存在于世上,一個國家也不能孤立地存在于世界上。中國是一個對世界產生巨大影響的國家。四大發明對世界文明史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指南針的發明對世界航海更產生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直接推進了世界各大洲間的聯系。造紙術、印刷術的發明與發展極大地推進各國文化的交流。
然而對世界產生了如此巨大幫助的中國卻不斷地遭受外族的侵略。自從秦始皇建立統一的帝國,形成了初始的中國概念后,中國就是一個不斷遭受侵略的國家。在西方文學作品中,中國男人總是被賦予女性化色彩,缺乏陽剛,但又特別能忍辱負重。他們認為中國男人沒有男子漢氣概。可他們哪里知道,中國人已經被教育了數千年,要“溫、良、恭、儉、讓”。他們只曉得弱肉強食,怎么能體會到熱愛和平的中國人心態。中國人的以德報怨常常被他們認為是懦弱。
中國人最早開啟了航海歷史,足跡遍布全球各大洲,帶去的總是先進的技術與文明,當然也有勞動力。十九世紀的美國排華案,是一部華工悲慘的血淚史。排華的原因是當地人認為華人屬于下等民族。
現在中國周邊的一些國家,不斷地搞小動作,卻在鼓吹中國威脅論。有這樣一個好戰的國家,將一個防御的工事——萬里長城,修了兩千多年嗎?倒是在1937年,日本關東軍借口一個士兵失蹤,開啟了對中國的全面戰爭。
中國古代建筑物多是磚木結構,而西方古代的建筑大量地表現為石頭,甚至是巨型石塊。這里面是否有什么不為人知的奧秘呢?我們已經從歷史書中得知埃及有金字塔。這金字塔據研究是數十萬奴隸用數十年時間建造而成。且不說建造過程中所需要的精確的計算等科學技術,我們只來思考一下,統治者得需要怎樣的獨裁與殘忍才能完成這樣的工程。
三、學習歷史的更重要的意義在于指導現在及未來的發展
唐太宗有個三鏡論:“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學習歷史的重要意義在于發展將來。龔自珍曾說:“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宗,必先去其史。”日本在占領中國東北及臺灣期間,推行使用日語,不許用漢語,想要去除中國痕跡。就在今天,仍然不斷地篡改歷史,美化當年的侵略行為。
真正偉大的國家不是軍事上強大,而是文化上強大。歷史上的中國無論經濟、文化、政治、軍事都曾經是世界上無與倫比的國家,對世界特別是東亞國家產生了深廣的影響。漢朝的軍隊將匈奴的騎兵驅趕到了歐洲,而這些失敗的騎兵竟然將歐洲人趕到多瑙河。
然而一切過去之后,還有什么保留下來?只有文化。即便到今天,中國的歷史文化素材仍然是東亞各國無盡的寶藏。《三國演義》《西游記》《紅樓夢》等中國典籍在日本、韓國等國是取之不盡的文化源泉。唐詩宋詞、宣紙書畫依然是這些國家文人的象征。中原大地,曾經遭受無數次的侵略。然而侵略者卻無不驚嘆于這片大地上輝煌燦爛的文化遺產,有的甚至放棄了自己的民族文化,而改奉中國文化為正宗。
近代的中國落后了,現今的中國仍然落后于世界很多發達國家,即使在東亞,中國也不能稱為發達國家。經濟總量雖然已經世界排位靠前,但人均經濟水平以及科技發展水平遠遠落后于日、韓等國。但并不等于我們就可以喪失民族自豪感。我們應認識到落后,承認這落后,所以我們要努力學習,以便復興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學習歷史就是激發自己的豪邁的民族之情,學習歷史就是培養自己的堅強的心志,學習歷史就是要擔當起自己的責任。
(作者單位 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堯舜中學)